www.chinanews.com.cn 北京时间:1999年10月15日 星期五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巴基斯坦政变:内幕和透视



  南亚次大陆上的民族矛盾、领土之争、军备竞赛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把握着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坛起伏的脉搏。 6、7月份爆发的克什米尔危机硝烟甫定,巴基斯坦10月12日又突发军事政变,以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为首的军方强硬派 登场,对印度有“示弱”之嫌的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身陷囹圄,而国境线那边“毫不示弱”的瓦杰帕伊却成功连任印度总理。 戏剧性的变化令世人瞠目,种种不确定因素顿时又充满了南亚次大陆上空。

  军事政变谋划已久

  12日傍晚时分,就在谢里夫宣布解除穆沙拉夫陆军参谋长职务之时,军事政变随即开始。几个小时之内,忠于 穆沙拉夫的军队就控制了首都伊斯兰堡和其它重要城市,他们包围并控制了电视台、总理府、政府主要机关及首都的主要交通 要道……

  次日巴最大的英文报纸《新闻报》披露,军方高层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开始进行政变的准备。

  报道说,谢里夫与穆沙拉夫之间早有矛盾并愈来愈激化,当军方清楚地知道谢里夫准备用三军情报局局长齐亚·乌 丁中将取代穆沙拉夫的意图后,就开始制定反击措施。谢里夫一宣布解除穆沙拉夫的职务,军队立即拒绝服从并实施应变计划 。谢里夫和他担任旁遮普省省长的兄弟沙赫巴齐、三军情报局局长齐亚丁等政府要员都处于“保护性拘留”之中。

  克什米尔冲突导致政变

  分析家认为导致政变的最主要原因是今年5-7月的克什米尔卡吉尔危机引发军方对政府行动的不满。

  在危机之初曾声言要对印度“以牙还牙”的谢里夫不久就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压力下,撤出卡吉尔地区的武装分子 ,此举挫伤了军队和巴基斯坦公众的强烈民族自尊。一位军官声称,巴基斯坦军队在卡吉尔地区已经占据了优势,并得到了当 地游击队的配合,本可以成为与印度讨价还价的有力筹码。反对派举行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认为谢里夫“出卖”了他们, 要求谢里夫下台。

  谢里夫当政以来,在对印政策上相对低调,主张通过外交手段缓和印巴矛盾,而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却日渐高涨 ,两种不同的情绪激化了政府与军队间的紧张关系。据报道,8月10日印度战斗机在巴基斯坦领空击落巴海军飞机一事,军 方当时准备采取针锋相对的报复措施,但谢里夫断然拒绝。在巴基斯坦,军队一直在国际国内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过去的40年间就发生过三次军事政变,其中25年是军人当政。

  巴局势走向充满变数

  普通巴基斯坦人在吃惊的同时,还是比较平静地接受了政变这一现实。首都街头的军警数量没有显著增加,在总 统府、总理府等重要目标附近,交通仍然畅通,政变当夜也没有实行宵禁。政变发生的第二天,除银行、机场关闭外,其他都 恢复正常,未发生异常现象。商店、学校、各种服务部门都照常营业,街道上除警察外,可见到平时少见的军人在巡逻,只是 车辆比平时明显少了许多。

  巴基斯坦政局的急剧动荡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巴政局的动荡深表遗憾,呼吁尽快恢复 文职管理。他希望巴当前的危机将不会加剧南亚地区业已存在的紧张形势。

  巴基斯坦的老对头印度更是格外紧张。印度政府组阁后的第一次会议就是召集内阁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巴形势 的发展。与此同时,印度武装部队3军已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宣布停止对巴的援助。总裁康德苏说,由于对巴的经济计划存有疑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 推迟支付给巴基斯坦的15亿美元贷款。

  分析家们认为,长期执政的经验也使军方在与强大对手印度打交道时有能力将敌对状态限制在可控范围内,由于 对经济援助和国际支持上的依赖,它也不太可能彻底抛弃巴前政府的国内或外交政策。

  未来印巴关系将如何走向?南亚局势又将如何发展?世人正等着从穆沙拉夫的政策声明和治国措施中找到线索、 作出判断。(据《人民日报》网络版〕

  

相关专题:巴基斯坦军事政变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Back to Top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政治透析 | 经济观察 | 科教文苑 | 社会时尚 | 体育博览 | 娱乐放送 |
军事天地
| 两岸三地 | 神州掠影 | 华人世界 | 国际了望
中新社专稿选介 | 中新社图文专稿 | 中新社新闻图片 | 中新社影视产品 | 中新社经济信息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所刊稿件务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