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30日 星期二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 经济观察>新闻报道

“抹债大王”赵胜利



  中新社记者 肖瑞

  在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众多,企业之间三角债普遍,“抹债”成了一个新兴的行当。赵胜利便是一 位出色的抹债者,人称“抹债奇人”、“抹债大王”。

  何谓抹债?即承担债务链中企业债权债务,从相关的企业取得实物,在市场中调剂成物资或资金,按合同分别交 还链中企业,达到盘活产品,活化资金的目的。

  赵胜利举例说明,一次某盐场急需部分钢材,赵胜利为其提供了钢材,但盐场没有资金,愿拿盐场的产品顶帐, 赵胜利把盐场的产品换成碱,用碱换成玻璃,又通过玻璃销售商把玻璃销售出去,资金回来了,几家皆大欢喜,赵胜利也通过 差价获取了相应的利润。

  几年来,赵胜利直接或间接抹债近二十亿元人民币,有时,一笔债务要绕十二、三家企业才能解开债务链。若问 其中的甘苦,赵胜利只是沉默。

  抹债有了名气,找上门来的多了起来。有人不禁要问,国有企业家大业大,有庞大的销售网络,为何要求一个民 间抹债者?

  少言的赵胜利说,我清债要比那些大企业有优势。大企业之间互相追要产品货款往往是一对一地追债。一家产品 积压,市场萎缩,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怎样追要也无济于事,很难解开债务链。

  赵胜利则比较灵活,他可以把盐换成碱,把碱换成玻璃,把玻璃换成钢材,把钢材换成车,绕来绕去,最终把债 务化解。呆滞的债务被活化了,企业转起来了。

  赵胜利抹债,帮了许多企业的忙,但是心中却常有困惑。往往有这种情况,公家的东西,烂了没有人过问,如果 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它,难免帐面有损失,就有“国有资产流失”的指责。赵胜利不明白,如果有一千万债务,能收回九百万, 不是比永远烂掉更划算吗?

  据统计,目前中国工业企业应收未收帐款大约为一千二百亿,企业之间债务拖欠比较普遍,你欠我、我欠他、他 欠你,债务链连环套,拖得企业不堪其苦。卖出东西收不回钱,企业难以正常运转。

  “三角债”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顽疾之一。搞抹债的赵胜利把“三角债”称为企业资金运转的“血栓症”。他说 ,抹帐的办法某种程度上除掉了“血栓”,是使企业资金血脉缓缓流动了,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问题。因此,抹帐如同 “化疗”,只是起到抑制作用,暂缓痛苦。要让企业有生机,彻底清除“三角债”,非得靠经济的良性循环。

  赵胜利的大连群贤实业发展公司不仅仅从事抹债,还有包装、建筑、食品加工、服装、彩印、酒楼等九个分支机 构,今年,赵胜利要实现产值一点五亿元人民币。几年后,他还要争取企业上市。

  赵胜利最初从企业债务链中找到了生财之道,但他最终要跳出这个圈。他要搞实业,他要搞一个以加工业为主体 的综合经营型的民营企业集团。他与台商合资五千四百多万美元兴办的三个项目:玉米淀粉和果糖项目、麦芽糖和葡萄糖项目 、脱水蔬菜和脆片项目,年内将投入生产。(中新社大连电)

  

新闻大观> 经济观察>新闻报道

 
Back to Top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政治透析 | 经济观察 | 科教文苑 | 社会时尚 | 体育博览 | 娱乐放送 |
军事天地
| 两岸三地 | 神州掠影 | 华人世界 | 国际了望
中新社专稿选介 | 中新社图文专稿 | 中新社新闻图片 | 中新社影视产品 | 中新社经济信息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所刊稿件务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