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北京时间:1999年12月01日 星期三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 两岸四地>新闻报道

“文化澳门、经济香港”价值论引起关注



  中新社澳门十一月七日电(中新社记者 耿军) 回归后同属“一国两制”的澳门与香港,其特殊价值何在?

  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齐鹏飞副教授日前在“澳门历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所作的《“文化澳门、经济 香港 ”价值论》的演讲,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齐鹏飞的主要观点是,回归之後的香港和澳门,其特殊价值简言之--“经济香港、文化澳门”。新香港社会发 展,经济是支撑点;新澳门社会发展,文化是支撑点。香港“国际经济中心”的异彩与澳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异彩交相 辉映。

  齐鹏飞将澳门文化区分为“旧澳门文化”与“新澳门文化”。

  “旧澳门文化”是指自一五五三年至一九九九年的“葡人治澳”文化,其主体上可划分为葡人文化、土生葡人文 化和华人文化三个支脉;客体上可划分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诗歌文化、艺术文化、传媒 文化和博彩文化。这些文化是“中西合璧”、“中西交汇”的积淀之物。澳门文化的兼容并蓄在建筑方面反映得最淋漓尽致, 澳门标志性的建筑物“妈阁古刹”和“三巴古壁”,一中、一西、一土、一洋,是澳门文化最典型的解读。

  齐鹏飞强调指出,澳门经济在六十年代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以後,澳门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名 城” 的价值引人瞩目。由於六十年代开始的澳门经济现代化之旅是以华资企业、中资企业的大发展为主要动力源,由於澳门 开始进入回归过渡期,中国文化在澳门的喷薄的生命力、影响力势不可挡,中国文化成为澳门文化的主导文化、主体文化、主 流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经过旧澳门四百四十六年的对话、对撞和对接、相容、相融,最後终於在澳门回归前夕修得“大同”, 冶炼出带有浓郁的岭南文化和拉丁文化特色的中西合璧、中西交汇的澳门文化。

  齐鹏飞认为,澳门回归后,“澳人治澳”的“新澳门文化”,将会在剔除了“殖民性”的糟粕后,保持并弘扬其 多元性、国际性、开放性、自由性、包容性以及媒介性、大众性、商业性、娱乐性的传统特色,但同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孩子 与污水一起泼掉”。

  齐鹏飞说,何厚铧在其施政设想中所言文化使命的一段话,非常科学和理性,他讲:“澳门回归祖国,既是行政 管治权的回归,也是主流文化的回归。四百多年来,澳门融汇中华文化与葡萄牙文化,这种开放精神,丰富了文化回归的内涵 ,将可在二十一世纪继续发扬光大。多元文化的存在和价值,特区政府必须珍惜”。这是何厚铧站在“新澳门文化”起跑线上 所作的“后顾”与“前瞻”。

  齐鹏飞的演讲引起热烈讨论。

  有的专家认为,是经济发展对澳门社会的拉动大,还是文化发展对澳门社会的拉动大尚需研究。

  有的专家提出,澳门的文化价值不像香港的经济价值那么容易取得认同,但是,澳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是文 化产业。北京颐和园每年的创收,相当於一个大型企业。澳门保持好“中西文化博物馆”的状态,也是以静制动的生存之道。

  有的学者认为,传统观念中的“大香港、小澳门”所言香港之“大”和澳门之小,仅具经济层面的意义。在内地 的澳门研究领域中,对澳门文化特区的地位、作用解读和阐释不足,齐鹏飞的观点有助于推动内地学术界对澳门文化的关注和 深入研究。(完)

  

新闻大观> 两岸四地>新闻报道

 
Back to Top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政治透析 | 经济观察 | 科教文苑 | 社会时尚 | 体育博览 | 娱乐放送 |
军事天地
| 两岸三地 | 神州掠影 | 华人世界 | 国际了望
中新社专稿选介 | 中新社图文专稿 | 中新社新闻图片 | 中新社影视产品 | 中新社经济信息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所刊稿件务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