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 中国对台白皮书 港澳台新闻>新闻报道

综述:白皮书在台湾引起冲击和震荡

2000年3月6日 06:28

  (香港中国通讯社三月五日电)综述:白皮书在台湾引起冲击和震荡

  香港中通社记者卓苓

  自从中国国务院二月二十一日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以来,在台湾社会的深层,在政界、学术界 ,以至「总统」选举行情均构成相当的震撼。

  白皮书发表以来,台湾社会各界要求重视两岸危机、要求重返「一个中国」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正是由于社会大众 对改善两岸关系的强裂要求,台湾当局不得不打出「安定牌」,有关部门近期不断释放宽松讯息,诸如大选后会迅速开放「三 通」,「戒急用忍」政策选后会调整等,陆委会近日也不得不重提久已不再提及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和「国统纲领」, 企图以此为国民党抬拉选情。

  但台湾舆论指出,国民党当局及高层在重提「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之余,仍然不断强调「两国论」,声称「一个中 国,各自表述」,与「特殊国与国论」是同一回事。因此,实际上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并没有任何改变,只是继续玩弄文字。

  另一方面,也有部份台湾政界人士如「前监察院长」陈履安,在白皮书发表后,基于对两岸关系前景的考虑,认为未 来两岸谈判城在必行。

  还有十余日,就是台湾大选投票日,台湾选民将用选票选出新的领导人,而此人将是影响两岸战和命运的关键人物。 但是迄今为止,各组候选人特别是被视为三大热门候选人,其两岸政策仍模糊不清,特别是在政治谈判、一个中国的定义等关 键立场,根本没有明确的政策主张,则令台湾各界人士对此深感忧虑。

  日前,由多位学者专家组成的选举观察团,针对五组候选人的两岸政策进行评分,结果五组候选人中竟没有一组的两 岸政策可达到令人放心的A级。观察团学者指出,两岸议题这么重要,但综观每位候选人在两岸政策主张上都欠缺整体一致的 概念,几乎都是由五、六种意识型态拼凑起来的,令人无法认清这些「准新总统」的两岸政策会是甚么,学者认为这是这次选 举最可怕的现象。

  为此,参与观察的学者专家呼吁选民,未来在选择候选人时必须慎重。台湾舆论则高声呼吁各组候选人,应该掌握时 间尽速作出政策调整,而且应以政治家面对重大政策抉择应有的负责态度,以最明白的态度告诉选民,台湾正临安全福祉上最 重要的抉择,并提出明确可行、可以避免台湾走上险途的两岸政策。

  台湾舆论认为,两岸关系已到了极其重要的关键时刻,在台湾选举的最后冲刺阶段,两岸问题将会继续发酵,成为影 响选情的一个最大变数。而大选过后,无论哪一组候选人胜出,都不能回避两岸问题,必须切实面对一中国原则白皮书,制定 具体可行、令两岸人民都安心的两岸关系政策。

  李远哲表示愿为促进两岸和平效力台北三月五日消息:台湾「中研院」院长李远哲五日下午表示,两岸关系目前有着 莫大的政治和心理断层横阻在台湾与大陆之间,今后最为紧迫的是降低误解。他并表示选举过后愿意担任两岸特使,为促进两 岸和平发展贡献心血。

  李远哲五日下午在一项题为「跨越断层─掌握台湾未来关键的五年」的专题演说中说,回台六年以来,他从来没有像 过去这一年来那样,心中有如此强烈的急迫感,迫切地担忧台湾究竟会「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而这种上下紧绷拉扯 的状况,在学术、政治和经济到处可见。

  李远哲表示,有些朋友建议他,在大选后应该多关心两岸事务,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找出最适当的切入点或角色 来帮这件事。可是这并不简单,需要长期努力,绝对不能只靠理念,讲一讲就可以找到两岸政治的出路。

  他指出,岛内大众对两岸关系冲击台湾前途的严重情形,警觉性可能还不够。他认为,两岸之间长期误解与不信任造 成紧张对抗关系,过去几年的经贸、社会和文化交流,似乎没有同时增加双方足够的互信,今后必须改变交流的内涵和方法, 而降低误解则是最为紧迫。

  对于演说后有人发问,如果大选后有机会被派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或是两岸特使,他是否愿意接受?李远哲肯定 地承诺,「如果我能贡献心血的话,我很愿意作这样的事」。据中通社

  

相关专题:中国对台白皮书
新闻大观> 中国对台白皮书 港澳台新闻>新闻报道

 
Back to Top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政治透析 | 经济观察 | 科教文苑 | 社会时尚 | 体育博览 | 娱乐放送 |
军事天地
| 两岸三地 | 神州掠影 | 华人世界 | 国际了望
中新社专稿选介 | 中新社图文专稿 | 中新社新闻图片 | 中新社影视产品 | 中新社经济信息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所刊稿件务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