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 科教新闻>新闻报道

名流话浦东:女画家张雷平:浦东为上海美术界“提气”

2000年4月13日 07:12

  中新社上海四月十二日电 名流话浦东之一:女画家张雷平:浦东为上海美术界“提气”

               作者 王健  林拾梦

  著名画家张雷平感言:现如今站在浦东的建筑群前,确确实实有一种“提气”的感觉。作为当今沪上最具实力和 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也是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唯一的女性,张雷平是以一种艺术审美的眼光来观照浦东的。这也正是她曾 以异想天开的方式让三个不同时点的东方明珠塔在画幅中共居同一空间,而引来观者惊叹的原始动机。

  张雷平说,她感觉浦东开发开放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对沪上画家的画风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是对色调的应用普遍亮起 来了。二是视觉效果上开始追求一种大气和冲击力。

  张雷平认为,这种变化与画家的情绪和所处的环境有直接关系。她说:比如我自己,以前在上海画家中已被认为是喜 欢用鲜亮色调的了,可是如今回过头来再看自己多年前的作品,就觉得还是太暗了。中国画原本多用墨色或暗色,现如今上海 画国画的却是用亮色多。画由心生,说明上海这座城市的总体调子和艺术家的生活感受变得亮起来了。

  在整个上海,张雷平最欣赏的一个经典画面是:乘车由延安高架路直下外滩,隔着一条黄浦江,左面是浦西旧的经典 建筑群,右面就是浦东最为现代化的经典建筑群。在浦东迅速崛起的具有世界级水准的建筑,给上海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前所未 有的机遇。张雷平说,浦东这样大量的出色建筑,楼内就需要相当数量的与其相称的艺术作品来充实它的墙面。这给上海的画 家们带来了一显身手的空间和舞台,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种挑战。尤其是对画国画的画家,因为传统的国画大多是近距离欣 赏的,在笔法、韵律、尺幅等方面都是适应这种欣赏习惯,因而较少有大画面、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大作品。然而现在面对这样 大的发展机遇,布置环境和欣赏环境变了,我们必须要有改变,要“不择手段”地大胆应用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因素。无可否认 ,现代建筑物的室内装置作品似与油画更为相称,但中国画只要努力思索、观察,并在技法上不保守,是绝对可以融入浦东现 代化的建筑中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上海画家加入了将自己的作品拿到浦东的一流建筑群中去接受挑战,接受竞争的行列。他 们的作品美化了浦东,而浦东的环境也促使他们在艺术上求变求新,不断长进。张雷平认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必须时时处于 接受挑战,否则便会平平淡淡,无所建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许多好的艺术作品正是在压力下产生的,是“逼”出来的。

  正是在这样的机遇和压力之下,张雷平的国画作品风格也在变,并以其瑰丽博大的画面构图和立意而广受欢迎。她的 那幅挂在浦东国际展览中心迎宾大厅的巨幅力作《盛开的白玉兰》,曾成为评论界的热门话题。

  张雷平向我们介绍说,现在浦东许多一流建筑内,都有上海画家的精品力作,甚至许多海外的华人画家也被这里所吸 引。他们的感觉十分敏锐,知道这里有最好的机会。同时也显示了他们对于浦东开发开放的的关注和亲身参与其间的热情。许 多海内外的画廊和艺术设计机构都前往参加有关的投标。而据我所知,浦东现在还是缺画。因为真正符合要求的精品并不是可 以象过去那样搞个笔会式的东西就可以急就而成的。它需要一种积累,需要认认真真的创作过程,也需要才华。希望能有更多 的海内外优秀画家加入到这个可以一展身手的大舞台中来。

  


相关专题:十年看浦东
新闻大观> 科教新闻>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