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news.com.cn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 科教新闻>新闻报道

名流话浦东:浦东浓浓的文化韵味

2000年4月19日 06:53

  中新社上海四月十八日电 名流话浦东之六:社会学家邓伟志:浦东浓浓的文化韵味

  中新社记者 刘末利

  正逢开发开放十周年,浦东新区发展变化成为此间热门话题。因高楼崛起而展示的经济发展最易为世人所共睹。而著 名社会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邓伟志先生却向记者细说所感受的浦东浓浓的文化韵味。

  他说,邓小平在一九九二年就指出,上海浦东要在综合国力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做标兵。人们没有辜负邓小平的期望 。凡是十年前到过浦东如今再访的人,都会深切感受浦东越来越美了。这种美,不仅体现在高楼林立、商贸繁华,更体现在浦 东整体氛围更加高雅、更加具有文化品位。无论是深入南部的中央公园、从东方明珠电视塔下向南伸展的世纪大道,还是小陆 家嘴金融贸易区,乃至川沙镇和国际机场,每一处的建设都呈现出建设者们力求渗入文化内涵的匠心。八十八层的金茂大厦和 中国最高的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已形成新世纪“万国建筑博览会”的雏形。小陆家嘴地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雅的气派,成 为上海一处重要的观光景点。浦东新区边缘的川沙镇,那里的古城墙,宋庆龄、黄炎培、张闻天等文化名人的故居,又给人们 了解浦东的过去、了解浦东的民间文化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使浦东在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派中凭添了不少历史的厚重。

  作为社会学家,又身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邓伟志对浦东新区社区文化的发展更为敏感。他说,随着浦东现代 化的推进,现代城市形态日见清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突出。新区政府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得了可喜 的成绩。如组建由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区域性文化馆——街镇文化馆——居民委员会文化室构成的四级群众文化工作网 络,还形成四级图书馆网络,完善四级群众体育健身网络,组织各种广场文化及社区与家庭文化活动等。这些社区文化建设都 是以人为本、以从整体上提升现代浦东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文化的渗透,促使真正意义的现代上海人从浦东新区产生, 使浦东人的形象最能代表上海人的形象。

  邓伟志认为,浦东的文化发展如同经济建设,立意很高,目光长远。今天的文化建设中已经为明天的远景蓝图留下了 充足的空间。他列数浦东的大文化格局丰富内涵:包括景观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体育文化、网络文化、商贸文化、民 间文化等多姿多彩的侧面。在景观文化中,要把世纪大道开辟成高雅的游憩商业区。大道两旁合理布局东方音乐厅、雕塑广场 、艺术画廊等,使世纪大道成为“中国的香榭丽舍大街”。旅游文化未来发展,将在金桥、张江等高科技园区开辟富有特色的 工业、科技博物馆,使人们能够领略世界科技的进步与结晶。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到浦东,不仅会被它日新月异物质文 明的发展所折服,更会被它的文化智慧深深吸引。

  邓伟志告诉记者,浦东新区十年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吸引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积极参与;更受到上海市政府、国家有关 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他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讲师苏红博士合作的《城市化与农民的现代化问题研究——浦东村镇的考察》,即 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该课题虽然将在明年完成,但已取得的前期研究成果因对市政府具有决策参考价值而获奖。苏红 还在进行的《浦东新区文化发展“十五”规划与二○一五年远景目标》、《淞南镇的土地制度与家庭制度的变迁》等课题研究 都倾注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浦东文化发展的智慧和热情。

  邓伟志深有感受地对记者说,文化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互动关系。浦东的开发开放进程中,如果单纯追求经 济效益,势必造成“文化沙漠”现象;而若过于偏重精神文明建设,这种文明又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十年来浦东开发开放 的成果,显示浦东的发展是均衡的,是兼顾了物质与精神双重任务的,因而是卓有成效的。

  


相关专题:十年看浦东
新闻大观> 科教新闻>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论坛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