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述评:“三农”问题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全局

2001年2月23日 08:05

  中新网北京二月二十二日消息:当前,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在内的“三农”面临的问题,是中国整个经济发展中关系

  全局的一个突出问题。而确保粮食安全和让农民增收,已成为中国“十五”计划时期和今年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重农传统。在以往两千多年中,中国农业曾经在长达十三个世纪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在二十世纪结束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中国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人终于圆了温饱之梦,长期短缺的农产品供给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多亿中国人衣食无忧,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出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的势头,小城镇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农村改革也有了新的突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面对新世纪,在中国整个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农业始终承担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任务,而这一时期农业又承受着自然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双重制约,还将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新挑战,正处在一个困难比较多的转折时期。

  朱镕基总理早在去年底重点考察山东省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时就反复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他指出,近几年来,由于中央农村政策的成功,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上了一个大台阶,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在粮食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动摇农业这个基础,甚至危及国民经济的全局。

  来自国家农业部的信息说,去年在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中国农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仍基本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去年粮食生产出现高达百分之九左右的较大幅度减产,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年度减产量最多的一年;另一方面去年的粮食减产又与往年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减产不同,在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各地面向市场调减供过于求产品,增加优质高效农作物生产,使这一调减很大程度上成为农民适应市场的主动选择。据国家内贸部门的最新统计,目前中国农产品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三均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中供过于求的农产品占百分之五十六点七六。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确保粮食安全,解决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头得大事。农业部长陈耀邦表示,中国如果粮食生产出了问题,再回过头来搞饭吃,不但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无从谈起,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最终也会落空。因此,务必把发展和加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加强农业是中国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不久前闭幕的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江泽民主席最近再次强调,“进入新世纪,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的工作仍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刻都不能放松。”这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在新世纪继续加强农业的战略思想和要求。

  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十项任务,提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基本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北京权威人士强调,不调整结构,农业难以发展,农民收入也难以提高。

  有关人士指出,新世纪初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将为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这使抓好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这两件大事具有了战略性质,不仅关系到中国农业发展、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中通社思良)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