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中国软件业需要大量“蓝领工人”

2001年07月24日 06:16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三日电题:中国软件业需要“蓝领工人”

  中新社记者王以超

  与中国PC市场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三大市场相比,软件业一直被看成中国信息产业的“软肋”。中国软件业的总产值远远落后于硬件,去年产值仅为二百三十八亿元人民币,不及国内PC老大联想一家的产值;在全球近二千亿美元的软件出口市场中,中国所占份额尚不及百分之一点五,远远低于印度。

  今年以来,由于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包括优惠政策的落实以及众多软件基地的确立,加上资本市场也开始给予软件业以强有力的支持,有人认为中国软件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中国软件业仍然没有走出凭借个人英雄主义打天下的“作坊式”经营模式,规模偏小仍然成为制约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也许一个数字可以说明问题:在印度,员工人数在千人以上的软件公司高达数百家,有些公司的员工数量超过了万人;而在中国,仅有百分之三的企业员工数量在百人以上,五十人以下的公司却占百分之五十五。

  究其原因,国内盗版软件猖獗,使得软件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回报。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软件企业难以获得大量廉价高效的“蓝领工人”,因而只能用具备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来从事简单的编程工作,导致人力资源成本过高,限制了企业的总体员工规模,也降低了其价格上的国际竞争力。

  这就要求中国在每年培养三万五千多名电脑专业毕业的高级“白领”之外,还要象印度、爱尔兰以及以色列那样,启动软件产业工人培训计划,从而形成一批软件业的“蓝领工人“,来填补人才需求方面巨大的缺口。

  实际上,软件“蓝领工人”的培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北大青鸟就是国内最先发现这一“金矿”的企业。其与印度APTECH计算机教育公司合资成立的北大青鸟APTECH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开始从印度引进软件工人培训课程,并采取特许的经营方式在全国推广。

  大批“蓝领工人”进入软件业,除了可以降低开发成本之外,还可以促进软件企业真正采取工厂式运作并形成标准化,从而极大地避免对个别程序员的过分依赖,保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没有大批的“蓝领工人”构筑金字塔的底座,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小聪明”,中国软件业就难以形成开发大型软件的能力。

  有人担心大量在软件业引入“蓝领工人”,会不会降低中国软件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实际上这种忧虑是多余的,因为散兵游勇的学历再高,形不成核心竞争能力,其开发出的软件仍然是低水平的。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软件企业目前竞争力相对较弱,不能一味大干快上,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大,并需要庞大的资金做支持的项目。在这种逐步形成国际竞争力的“过渡阶段”,“人力密集型”软件产品仍会在企业总收入中占据较大的份额,“蓝领工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中国软件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更多报道:中新财经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