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首页>>>>新闻报道

魏人:我写的警察和海岩不一样

2002年04月24日 16:26

  即将开机的20集电视连续剧《公安局长》由著名作家魏人担任编剧。自打1984年调入公安部《啄木鸟》杂志做记者,1996年又到公安部所属金盾影视文化中心任专业编剧,魏人至今已经创作了几十部警察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似乎仅创作还不够,为了表现他对警察的喜爱,他编剧的那些片子的片名不少都带个“警”字,比如《龙年警官》、《我是警察》、《警察世家》、《刑警张玉贵的队长生活》等等。

  提起警察戏,大家往往马上就想起另一位也常写警察的作家:海岩。恰巧,他俩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关系一直非常好。但两个人的作品明显不同,用魏人自己的话说,“海岩是借助警察写风花雪月,写的是浪漫的‘白领警察’;我写的是作为平常人的普通警察,属于基层的警察”。这当然跟两人目前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关系。的确,魏人写的警察戏,从不以案件为主,而是凭借他对警察工作、生活全方位的深刻了解,朴实细腻地写那些发生在警察身上的小细节,其中自有别具匠心的惊心动魄之处。

  比如,《公安局长》的开头不是激烈的枪战,而是公安局长指挥干警抢救一名面临生命危险的小偷。这里蕴涵着魏人对公安局长执法与服务两重责任的理解。魏人认为,从公安体制改革出发,公安机关不仅是一个执法机关,也是一个服务机关,要为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利、安全权利作保障。“为什么要救一个小偷?因为小偷首先是人,我们公安局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至于他犯了罪,我们把他救上来以后,他犯的是什么罪,我们就定他什么罪。”在这部戏里,魏人说自己力争塑造的是一个“相对完美的、各阶层人民都比较喜欢的公安局长形象”。

  正是因为《公安局长》不以破案为中心,而是重在写人,给演员塑造人物留了很大的余地,曾经拒绝过多部警察戏邀约的陈宝国前来上任魏人笔下的公安局长李西东,借此完成他从小时候起就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魏人说,近年来,我国一直都比较注重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按世界通行标准,在万名公民中,一般应该像香港那样,有60-80名警察,我们平均才不到10个,现在北京市政府要求的是30个。”他比喻说,这个道理,就和饭馆里每100名客人应该保证有12个服务员是一样的。魏人有许多基层警察朋友,非常了解他们的甘苦。他呼吁改善警察的生存条件,因为保障警察的权利也就是保障人民的权利,所以他很拥护“高薪养廉”。

  还应该提到的是,只看电视剧其实还不能完整地感知魏人:他有一支生花妙笔,虽然常写的那些东西,题材总不免透着点凶险,但他的文字生动新鲜又沉实有力,有韵味又有着内在的张力,有诗意又渗透哲思。所以,他的观众们应该同时也是他的读者,那是些读来令人愉悦的文字……(苗 春)

相关专题:警察题材剧《公安局长》全面追踪


>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