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中新社通讯:重庆涪陵三峡移民村见闻

2002年07月04日 06:35

  中新社重庆七月三日电题:涪陵三峡移民村见闻

  中新社记者邢利宇

  “他们都羡慕我们。”重庆市涪陵区清溪县平原村的刘大妈搬进移民新居已两年了,但看着自己这崭新的房子仍流溢出喜悦之情。因为其他不住江边、不需搬迁、仍住着旧房子的村民们还在羡慕她呢。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县平原村一社位于长江南岸,距涪陵十九公里。顺涪陵至丰都的公路顺江而下,几个弯路过后,一排十几栋依山傍路的二层砖瓦楼房便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一社二十三个移民户的新居。

  新居的前面是占地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的四个大养鱼池,傍边则建有三千平方米能养一百六十头猪的养殖场。从这里可以看见,房前不远的坡下立着一块书有“长江三峡库区一百七十五公尺”白色标识牌。牌子下面的江边,移民们以前居住的破旧砖泥房孤零零地呆着,等到二00九年它们将淹没在一片湖泽中。

  一社负责人张银水介绍,一社现有三十四户一百二十一人,三峡淹没涉及二十三户九十七人。社里采取就地后靠方式,在移民原住地平行上移三十米处建立了移民新居。

  刘大妈家六口人,四世同堂,现居住面积一百多平方米,比起以前的旧泥房,居住条件强多了。“老婆婆八十多岁了,这两年特别开心。因为,交通便利了,卖东西的都愿意来这走走,老婆婆自己买发糕吃。”刘大妈指着坐在门口藤椅上晒太阳的老婆婆高兴地说。

  六十五岁的陈云和,曾在涪陵区的多个小学教书。现在退休了,和老伴儿住在二百多平米的移民新居。对于三峡移民,他说,这是国家的大政策,大家都很支持。而且搬迁以后各方面都比以前好,所以没有什么不开心的。

  这排楼最靠边的一家也姓陈,女主人告诉记者,她家的耕地将大半被淹掉,但她的脸上仍是希望多过了担忧。因为除经济补偿外,村里还将帮助他们发展副业,如养鱼、养猪、种植经济作物等。

  涪陵区委宣传部部长喻学智、清溪镇副镇长张建军介绍,新居的房子都使用沼气作燃料,而且房顶都建有养鱼池,既方便了农民搞副业,又能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他们认为,移民新居的建设对其他村民都有示范和带头作用,是提高农民生活的好导向。

  依山、傍路、远看山、近望水,采访移民新居后,有记者不由得感叹,“我也想移民到这来住。”

  (完)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