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 江泽民总书记致信祝贺(图)

2002年07月04日 19:43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线路走向图(人民日报/图 张雅文/绘)

  中新网北京7月4日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7月3日致信祝贺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全文如下:

  西气东输沿线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参与工程建设的部门和单位:

  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工程的全面开工建设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工程建设者表示亲切的慰问!

  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对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意义。希望沿线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参与工程建设的全体员工,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精心组织,加强协作,群策群力,科学施工,认真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把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一流工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江泽民

  二00二年七月三日(完)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将提升中国天然气一半产量

  中新社北京七月四日电(记者 尹丹丹)中国最长的管道工程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今天于此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开工典礼。该管线的建成将使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增加百分之五十,使天然气占全国一次能源结构的比重由百分之二点一提高到百分之三。

  管道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苏等省、自治区,最终到达上海市郊区的白鹤镇,全长四千多公里,直径一千零一十六毫米。

  据介绍,管道分为两段铺设:二OO四年春天,建成陕西靖边至上海区段,并率先供气;二OO五年夏天建成轮南至靖边区段,实现全线贯通。

  除长度最长外,该项目建成后还将创其他多项中国管道之最:途经行政区域最多,其干线途径九省(市)、自治区,六十六县(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最复杂多样,管道将经过沙漠、戈壁、山区、丘陵、平原、盆地、黄干高原、江南水网、大江大河和大量农田等,集中国地貌之大成;管道输气量最大,年输量一百二十亿立方米;工程投资最高,上中下游一期总投资为一千五百多亿元人民币,其中管道工程投资为四百多亿元;穿越大型河流最多,将穿越黄河三次,穿越长江、淮河各一次,另外还将穿(跨)其他大型河流十余次。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西气东输工程把中国西部的资源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连接起来,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中西部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东部地区更多地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既能缓解其能源紧缺局面,又将对改善中国燃料结构,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完)

  新闻背景:“一箭双雕”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

  中新社北京七月四日电(记者 尹丹丹)连接中国西部丰富天然气资源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巨大市场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今天在此间宣布正式开工。

  在中国人眼里,这一将耗资一千五百多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工程,将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既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又缓解东部能源紧缺。

  中国的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消费市场则主要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蕴藏的二十二点四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九。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川渝盆地的四座国家级大气田,到去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逾二点五万亿立方米,可形成一百八十亿立方米的年产能力。

  鉴于上述四大气田的开发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计划铺设树枝形的输气管道,将四大盆地的富余天然气,联合输往东海之滨,以减轻西部探区气田难开、资金沉淀的巨大压力,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局面。

  中国经济界人士指出,铺设这条长距离(管道干线全长四千多公里)、大口径(直径逾一千毫米)的输气管道,既会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促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会有力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省区钢铁、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企业的发展潜能,从而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今年三月,西气东输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根据有关部门最终确定的工程实施方案:第一期工程每年输气一百二十亿立方米,建设投资一千五百亿元人民币。   

  经官方验收确认,塔里木盆地累计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已达五千二百六十七亿立方米,气田开发后可以建成一百五十亿立方米的年产能力,可向长江三角洲稳定供气二十年。承担先期供气任务的长庆油田公司,十多年间相继发现靖边、榆林、乌审旗和苏里格等大型气田,到去年底总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七千五百多亿立方米,成为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又一主力气源。

  塔里木油田公司和长庆油田公司分别编制了气田开发具体方案,在向长江三角洲输气之前完成一批气田的开发建设,合并建成一百四十亿立方米的年产能力。

  据预测,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用气量二OO五年为八十三亿立方米,二O一O年为一百四十五亿立方米。比较落实的用气项目,主要有燃气发电、化学工业、其它工业和城市居民生活燃料等。(完)

  潜龙“气”贯神州八千里——西气东输工程大展望

  如果说,从东向西,蜿蜒于崇山峻岭、高原大漠之上的万里长城,宛如一条欲飞的蛟龙。那么,由西向东,穿大漠、过太行、越黄河、跨长江,蜿蜒八千里,泽及数亿人的西气东输管道,就是一条神奇的潜龙。

  这条横贯中国腹地、全长4000公里的能源大动脉,西起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轮南,经甘肃、宁夏进入陕西,在陕西的靖边与长庆气田连接,再穿越黄河经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东抵上海,把塔里木盆地储量丰富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送抵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后启动的最大工程:上游气田勘探开发投资273亿元,管道建设投资435亿元,下游用气项目及城市管网建设投资688亿元,投资规模不亚于三峡工程,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巨大。因此,2000年3月,当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后,朱镕基总理称其为“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两年多过去了,在这序曲已响起的大幕后,上演的将是怎样一出壮阔的大戏呢?

  东西双赢的最佳抉择

  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双赢的金桥。确实,西气东输,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西部地区受益最大。

  可以算几笔账:

  ———新疆气田的投入开发,可为新疆每年增加1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

  ———西气“气源”塔里木,10多年开发建设的各项支出已达上百亿元。油田所在地巴州作过统计,石油会战开始后,巴州大批企业走进了这个大市场,濒临倒闭的起死回生,长期亏损的成了盈利大户,巴州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10年增加3倍多。

  ———油气是伴生的,年产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塔里木每年即可增产上百万吨凝析油,这就为新疆石化工业提供了宝贵的优质原料。今后的建设仍将给当地带来增值效应。

  ———新疆之外的西部沿线地区也将获益匪浅。全长4000公里的输气管道,投资435亿元,其中67%在西部地区建设。

  因此,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西气东输工程,被西部称为千载难逢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西气东输的目的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富甲天下。而从资源角度看,东部是贫乏的。这个地区的能源85%以上靠从外地调入。一项调查显示,未来10年这里对天然气的需求将由今年的20多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200多亿立方米,十倍之巨!这正是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巨大的市场空间。

  那么,这个市场为什么不能姓“煤”?中部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岂不更近?这是因为,东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已不堪煤炭的高排放、高污染。专家对煤炭和天然气在相同能耗下排放污染物量作过对比,两者排放灰粉的比例为148∶1,排放二氧化硫比为700∶1,排放氮氧化合物比为29∶1。按照西气东输工程投入使用后每年沿线下载20亿立方米,供长江三角洲地区100亿立方米的规划,这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即意味着可替代900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烟尘27万吨。还有比天然气更好的选择吗?

  因此,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指出,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程。不仅造福新疆各族人民,造福沿线各省区市,而且有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现实的抉择。

  “西气东输,也是我国能源工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中油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富才这样说。我国去年净进口石油6000万吨,国内石油产量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我国天然气资源量超过38万亿立方米,大规模开发的前景看好,可以“以气补油”。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很低,不到3%,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达23%。

  马富才指出,为改善能源结构和人类生活环境,许多国家都经历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优质能源转换过程。西气东输将有助于我国加速实现这一转变。他表示,将抓住这一机遇推动我国能源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步伐,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

  资源与市场尽在掌握中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有多大。新疆广袤大地1/5的面积,都是天然气资源富集区。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达8.39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28%。西气东输的“主力军”就是塔里木。

  1998年1月,克拉2井放喷。随着一声巨响,从3500多米的地下喷射而出的天然气,刹那间变成冲天火柱,熊熊燃烧时发出的轰鸣,使人感觉大地在震颤。这次放喷持续了25天,求得单井日产天然气200万立方米。

  这个克拉2井,已落实可采储量2130亿立方米,按年产100亿立方米计算,可保证稳产16—17年。加上库车—塔北地区已探明和已有重大发现的区块和构造,稳定供气30年的资源已经落实。沿线的柴达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这样,就为整个东部地区包括华北、华东用气的增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西气东输工程成败的关键在资源,那么,核心便是市场。两年前做预可研报告时,质疑最多的就是市场问题,如今,这个曾经最大的问号已被拉直。目前,中国石油已与河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四省一市的45家用气企业签署了购销及管道运输意向书。2005年的意向用气量为120亿立方米,2007年为166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总经理黄维和向我们透露,目前已设想,一期工程结束后,二期工程要增加10个压气站,使输量增大,最终实现年输气180亿立方米。

  为什么市场如此看好?关键是西气东输的气价有竞争力。城市居民是西气东输最大的用户群体,约占49%。据测算,西气东输到上海的气价比目前进口液化天然气1.6元/立方米的价格便宜,与眼下用的煤气价格相比也有很大的竞争力。黄维和指出,如果下游市场的开拓能够按合同顺利进展的话,随着投资回报期的缩短,平均气价还能下调。那样,将与市场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管道工程已顺利启动

  世界上第一条管道建于1872年,我国第一条管道始建于1970年,整整落后100年。然而,西气东输管道的建设,将一举使我国的管道建设水平提升为世界一流:4000公里管道完全实现自动化控制,平均每10公里约1人。

  黄维和告诉记者,西气东输管径1016毫米,压力等级10兆帕,管材选用的是X70钢,一次铺设4000公里,工程横贯中国,要穿越沙漠、戈壁、黄土高原,穿越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穿越地震断裂带和高强度地震活动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

  建设这样浩大的输气工程,我国毕竟是第一次,2005年能如期完工吗?

  “中国石油不仅完全有能力按期完工,而且有把握提前完成。”马富才总经理充满信心地说。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1.2万公里陆上输气管道,都是由我国自主设计、施工、建设的。去年底刚刚竣工的涩北—西宁—兰州管道,是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一个成功的试验场,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比如在高寒、高热以及恶劣的外部环境下,采用半自动焊和自动焊,比如首次试用11.2公里国产X70钢,等等。

  铺管队伍也是兵强马壮。目前,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就拥有4支专业管道施工队伍,两个专业设计院,9000多名建设者;还有多支油田建设施工队伍。用两年多时间建成4000公里管线可谓胸有成竹。

  中央决定西气东输工程包括管道建设经营和城市管网建设改造,全线对外开放,全面对外合作,这一开放战略更为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证。西气东输工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大的对外合资项目,备受外国投资者青睐。由国际石油界最强的壳牌、埃克森等几家公司联合组成的投资集团已开始介入。

  而此前,管道建设经营和城市管网的建设改造两个领域不对外开放。这种大开放、国际大合作的姿态,不仅传递出中国政府改革开放的决心,更传递出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信心。

  今年2月5日,西气东输管道施工周期较长的江河穿越段及江南水网地段的5个试验性工程先行开工。黄维和总经理告诉我们,265公里的江南水网段施工难度最大,目前进展顺利,今年底可全部完成;淮河穿越工程已经顺利完成。

  说起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进展情况,黄维和总经理气定神闲。他介绍,整个工程分轮南—靖边、靖边—上海两段建设。2004年1月1日,靖边到上海的1537公里贯通,先用长庆气田的天然气送气;2005年全线贯通,开始送塔里木气。

  黄维和还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发挥西气东输管道的辐射作用,除建设4000公里干道外,还将新建郑州—周口、焦作—新乡—安阳、定远—合肥、南京浦口—六合—仪征—扬州、南京—马鞍山—芜湖、常州—宜兴—湖州—杭州等多条支线,初步估算东输之气将覆盖东部地区8500万户居民生活用气。

  还有许多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无法估算的。

  比如,21世纪的前半程,正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各国的经验表明,民用和商用能源能否保证,是城市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制约条件。东输之气为这个当前我国推进城市化中最紧迫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现实的解决方案。

  比如,据初步估算,仅西气东输的管道工程就将使用钢材174万吨,挖填土石方量超过3000万立方米,同时需要相当数量的配套设备和仪器仪表等;下游城市管网建设、改造的费用按各国的经验,每立方米气需投资7元左右;由于燃料结构变化,将引起发电、化工、工业燃料行业的升级换代及各种以节能和环保为特点的家用燃气产品的升级换代……

  无限商机。无限生机。新雨过后必然是无边春色。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一条横穿10个省、市、自治区的输气管线全面开放后,世界与中国、西部与东部,更多联系,更多交融,必然会使沿线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广大群众再一次接受新思潮的冲击、新观念的涤荡。除了经济发展的万千机遇,更多的将是观念上的更新和思想上的解放,从而迎来又一轮快速发展的新高潮。

  西部大开发的序曲已经响起,西气东输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似乎已能看见一条新的经济带———一条比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辐射更广、影响更深远的经济带,正在神州大地上巍然崛起。(人民日报记者:费伟伟、王彦田)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