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5月14日 星期一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民俗篇>风土

打小鼓的货源



  北京买旧货打小鼓的,其历史根源虽然未能深考,但也是很久的了。康熙时柴桑《燕京杂记》记云:

  有荷筐击小鼓以收物者,谓之“打鼓”,交错于道,鼓音不绝。贵家奴婢,每盗出器物以鬻之,打鼓旋得旋卖;路旁识者,辄以贱价值得宋元字画,秦汉器皿。

  这里不但记到打鼓,而且说到了打鼓的货物的来源。当然贵家奴婢盗窃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他们的货源还有哪些呢?大约不外乎这样几种:一是一般人家不用的旧货,这是大宗,但不甚值钱;二是北京流动人口,如在京住了一个时期,要回乡或去其他地方的小京官、赶考举子、学校毕业班的中学生、大学生,临走把不能带的东西卖掉;三是全家离京回乡或他往的人家,这大都是官宦,每遇搬迁,要卖大批东西;四是旗人官宦的后代,家世衰落,靠卖旧货度日;五是大宅门佣工偷出来的东西,即使贱买贵卖,也都是较为正常的利润。打小鼓的最喜欢后面三种货源,因为这都是收旧货发财的机会。《清稗类抄》说:“京师语云:‘怕甚苦,且打鼓;怕甚饿,日捡货。’盖相传操此业者,岁必有一暴富者也。”打小鼓发财是数见不鲜的。

  封建官吏,在京多少年,都有还大的房子,单是木器家具就很多。一旦因事离京,行期在即,都急于清理,常以极为便宜的价钱卖给打鼓的,而且数量很大。因而打鼓的遇到一户这样这家,便可赚不少钱。

  打小鼓的总喜欢在北城一带旗人多的胡同中兜生意。据说有一次一个打小鼓的,在一条小胡同里看见几个小孩弹球(即上海话“打弹子”),一个小孩用的球是绿的,而且较大,他就像小孩手中要过来一看,这个“球”中间还有一个洞,便同小孩商量,到小孩家中用几块钱买走了。小孩母亲不懂,以为一个小孩玩艺,居然买了几块银元,很合算;岂知道这是清代大朝珠上拆下来的一颗“翠珠”,而且还是很好的“玻璃翠”哩!打小鼓的转手之间,便赚了好几百元。类似这种故事,在旧时打小鼓的商人中,流传是很多的,今日闲说,亦可当感旧清话了。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