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6月07日 星期四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名胜篇>关山胜迹

荣辱坊随想



座落在北京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自1914年辟为公园之后,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文物古迹和苍松翠柏,而且还增建了一些新景观及奇花异草,构成了一幅幅迷人的图景。 然而在这瑰丽多姿的园林内,也有一处使人望而生叹之物,那就是迎南门矗立的那座汉白玉柱蓝琉璃顶的牌坊。不仅因其色调与周围景色不和谐,而且因为它给中国人留下了一段受欺辱的记忆。 1900年6月20日,八国联军已经攻下大沽口炮台,拟向北京进犯。在北京,义和团下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城内紧张而且混乱。一队清军巡逻兵在东单西总布胡同,受到德国公使克林德开枪挑衅,旋即还击,将其击毙。这是这位蔑视中国主权和中国人民的德国公使和随员,曾于四天前开枪打死义和团民七人,激起了义和团民极大的愤怒,这次遇到执行巡逻任务的清兵还击,总算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不久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清政府向侵略者屈膝投降,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的第一款便是要求清政府在克林德被击毙处“树立名志之碑”。这是对中国人格、国格的巨大侮辱。该碑建成后称“克林德坊”。立于西总布胡同西口,让过往的行人低头从跨下通过。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协约国战败。中国是协约国的成员国,喜讯传到北京,西总布胡同的老人哭了,想用眼泪冲掉心里的屈辱。义愤的群众立即动手,将“克林德坊”拆毁。此事本可算了结了,但协约国的某些外交官们,却要德国将牌坊修好,移至中山公园,改称“公理战胜坊”。在他们心目中,《辛丑条约》,《中俄密约》,《中日马关条约》,《中法新约》等不平等条约都是公理,将战前德国在中国窃取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也是公理。直到1953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才决定将此牌坊改为“保卫和平坊”,郭沫若先生挥毫题写了“保卫和平”四个大字。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