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6月07日 星期四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名胜篇>关山胜迹

沙河镇北朝宗桥



  北京北郊昌平县沙河镇,有一座明代修建的大桥——朝宗桥,顾名思义,这是明代皇室贵戚去明十三陵朝拜祖宗路上必经的大石桥。迄今已历四百余年,其桥身之坚固,一亚于驰名中外的赵州桥和芦沟桥。

  朝宗桥于明代嘉靖十九年落成。俗称“北大桥”,言外之意还有座“南大桥”——安济桥。两桥相距五里,在沙河镇的一南一北,与沙河城——巩华城成鼎足之势。

  朝宗桥为花岗建筑物,略成拱形,七孔,全长130米,宽13.3米,中间高7.5米,桥两旁有立柱石栏53对,柱间夹栏石非常坚固,柱两端岩石雕饰“云头”。桥北端东侧有螭首方蚨汉白玉碑一座,通高4.8米,宽1.1米,厚0.39米,碑顶两面负赑(音西,龙的九种之一,平生好文),相对处俱书隶体“大明”二字,碑身两面镌刻“朝宗桥”三个大字,阴面左侧标明万历四年岁次丙子仲夏——(1576年5月)立。这座桥这明代帝王北巡、饬边、谒陵的必经之路,又是北控居庸、白羊,东扼古北口的战略要道。古时,在这座桥的东南方向,垒有土台,并有军卒日夜防守。明代自嘉靖后的几代皇帝对此桥都很重视,为防山洪冲击,万历元年时,在桥西侧垒起高5米,长80米的岩石泊岸,并精雕了一个狮首龙身的石兽放置在泊岸正中。当地居民对这一“神兽”有着很神奇的传说。

  传说朝宗桥建成后,每值深秋季节,大雁南飞,过此桥时都要低飞长鸣;来年春天,大雁回归时亦复是。据说因安济桥下群鸥集聚所致,大雁不喜欢鸥鸟,来去相告,要拆道而行,不从安济桥上空飞过,因而有“春鸥秋雁各领一桥”之谚语。

  1929、1939年的两次山洪倾泻,漫桥东流,巩华城内水深数尺、而桥身无恙。几次地震,亦无撼迹。1937年7月侵华日军炮轰此桥也仅留下碗大的“疤”。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