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6月07日 星期四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文化篇>文玩书画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



  抗战胜利后,徐悲鸿先生在北平主持国立艺专,一次我去拜望。适先生向朋友展示其珍藏的唐代名画《八十七神仙卷》。这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佚名,由于年代久远,绢底已呈褐色,但人物造型优美,体态生动,纸条刚中有柔,遒劲而又潇洒。再加上亭台曲桥,流水行云及诸般乐器,不仅宛若仙境,且似有仙乐在耳畔飘荡。数一数确是八十七位神仙,他们列队步行,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后来,先生谈起他收藏和保存这幅名画的经过,颇感人肺腑。

  1937年春天,徐先生在本港举办的画展。一天,许地山夫妇介绍他去看一位德籍夫人收藏的中国书画。徐先生一件件观赏者,忽地眼睛一亮,一幅古旧的人物画卷呈现在眼前,他兴奋得手指都有些颤抖了,几乎是叫喊到:“我要这一幅,我只要这一幅!”这幅画就是《八十七神仙卷》。那位德籍夫人提出要价一万元,徐先生一时拿不出,便提议以一部分现金,加上自已的七幅作品作为交换。于是这件流落于外国人之手的国宝,便回归到中国人的手中。

  不料数年后,便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1941年冬,徐悲鸿先生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后经缅甸回国,下榻于昆明云南大学。一天,回到住所,不禁大吃一惊,门已被人撬开。急奔室内察看,发现《八十七神仙卷》已被人盗走,同时丢失的还有他自已的三十余件作品。他感到似一记响雷,在头顶炸开。极度悲伤之中,他挥笔写道:

  想像方壶碧海沉,

  帝心凄切痛何深。

  相如能任连城璧,

  愧此须眉负此身。

  他深深地谴责自已未能保护住如和氏璧一样价值连城的国宝。

  1941年,徐悲鸿先生在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他把《八十七神仙卷》的大幅照片带到教室外里让学生临摹,不觉向学生提起了这件国宝得而复失的经过。一天,他忽然接到一位学生从成都珠来信,告诉他说,在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家里,见到一幅古代人物画卷,与徐先生失去的画卷完全相同。

  徐悲鸿先生又惊又喜,他想马上动身赶赴成都,但又担心风声传出会打草惊蛇,使藏画者因怕惹祸而将画毁掉。他考虑再三,决定请一位他熟悉的朋友去成都办理这件大事。最后,他用二十万现金和十几幅自已的画,终于换回了《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先生高兴异常,当即赋诗一首:

  得见神仙一面难,

  况与伴侣尽情看。

  人生总是对菲味,

  换到金丹凡骨安。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