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通讯:一位中国教授的非洲情结

2000年10月8日 09:36

  中新社北京十月八日电题:一位中国教授的非洲情结

                  中新社记者谭宏伟

  考察过非洲十几国、研究非洲四十年的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陆庭恩教授的确与非洲有缘。

  他对非洲的喜爱、对学术的沉醉,可以说是这份特殊缘分的最好解释。

  六十四岁的陆教授早年就读北京大学,他说当初选择非洲历史作为研究方向与自己童年的经历有关,他觉得自己与苦难的非洲在情感上很接近。他最早毕业论文写的是南非种族歧视问题。毕业后留校成为有“中国研究非洲第一人”之称的杨人(木旁加便)教授的助教,那时他才二十多岁。

  尽管后来经历了一段向中国其他知识分子一样的坎坷岁月,但他铭记着杨教授的教诲“无论如何不能把非洲书籍卖掉”“无论如何不能把非洲讲稿扔掉”。所以,陆教授至今引以为豪的是他现在拥有中国出版的所有有关非洲的书籍和大量外文非洲书籍以及执教以来全部的讲稿。

  作为博士生导师,至今陆教授还指导着十名博士研究生。他特意告诉记者其中有一位学生来自尼日尔。八十年代中期他曾作为第一位访问学者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生活工作了一段时间。那时他常常在周末,背着书包,穿上球鞋,到尼日利亚其他地方实地考察。

  陆教授研究非洲所使用的语言工具有英文、法文、俄文和斯瓦希里语等多种语言文字。其中的斯瓦希里语是在他年届五十的时候,专门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学会的。在非洲,这种语言的使用范围仅次于阿拉伯语,是非洲的第二语言。陆教授说,掌握这种语言,对从事非洲研究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对非洲的理性研究,还是对非洲的感性认识,都写在了陆教授一本本著作中、一篇篇论文中。他认为,加强对非洲社会的了解、加强对非洲人的了解,对于中国的官员和企业界人士都非常重要。

  谈到即将召开的“中非论坛-北京二000年部长级会议”,陆教授说,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今天,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最大的发展大陆,加强中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中国需要非洲,非洲需要中国。”(完)

  
相关专题:中非论坛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