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港澳台新闻>新闻报道

综述:“入世”后海峡两岸及香港怎幺办?

2000年10月20日 07:12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九日电(记者黄少华董会峰)以“加入WTO后两岸经贸合作的互动空间以及WTO对三地企业所产生的冲击、影响和对策”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及香港特区经贸合作研讨会今天在此间圆满落幕。

  研讨会上,两岸及香港的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就促进两岸“三通”、新经济、高新技术、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气氛热烈,内容丰富,效果彰显。

  祖国大陆即将在今年末明年初加入世贸组织,台湾也将随后加入。“入世”后大陆有五年的缓冲期,而台湾只有两年。“入世”后多种行业面临的压力迫在眉睫,两岸应当怎幺办?两岸及香港是否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未雨绸缪。这些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深思,并对此踊跃献计献策。

  学术界一般认为,两岸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先后加入WTO,无疑将对两岸现行以间接、单向为主的不正常经贸关系造成冲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刘映仙女士认为两岸经贸发展关键看“三通”。她说,这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推动其早日实现。

  刘映仙指出,如果台湾当局以政治理由援引WTO的互不适用条款,继续拖延两岸“三通”,则两岸经贸将无法正常发展,对双方都将造成重大损失。而如果台湾领导人想回避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三通”谈判,更是行不通的。

  台湾工商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平沼则表示,台湾当局过去一直把“三通”作为两岸政治谈判的筹码,而在两岸即将加入WTO的今天其已经失去作为筹码的价值了。两岸深化经贸合作是大势所趋。两岸“入世”后,应抓住机遇,加强经贸合作,抢占市场份额,而不要让外人把钱赚了去。这就需要两岸尽快建立互信基础,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把政治影响减到最低,实现两岸“三通”。这一点对两岸都有利,台湾获利尤多。

  香港贸易发展局首席经济师梁海国说,两岸“入世”,将为“三通”带来动力,大多数驻港台资公司会扩大对内地的贸易及投资。他说,虽然两岸“三通”会在某些方面削弱香港的中介地位,但同时亦有助促进两岸的经贸往来,令香港这个服务中心从中受惠。预料两岸“三通”一旦实现后,少数台资公司会收缩他们在香港的办事处。也有不少基于投资及财务管理等实务原因而仍然留在香港的台资公司,估计不会因两岸实现“三通”而撤离。

  梁海国说,两岸先后“入世”,也为香港与台湾的合作带来新契机。他称,台港之间经济关系密切,台湾目前正在逐步开放服务业,为香港的服务业供应商提供了参与机会,特别是金融、电讯、基建方面。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杨孙西博士特别谈到,香港应在新经济更广阔的平台上进一步深化与内地和台湾的分工关系。例如,香港可把握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后扩大服务业开放的机会,加强对两岸和香港本土资讯科技行业的投资,发展成为两岸乃至华语社群的资讯枢纽;香港可为两岸创新科技提供资源和市场配对服务;充当内地和台湾经济发展的融资中介等。

  台北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周添城和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雷鼎鸣均表示,两岸加入WTO,为两岸金融服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香港将间接受惠,进一步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雷鼎鸣还认为,随着香港开设并完善创业板市场,将来可以吸引大量台资企业前来上市,这有助于台商在大陆扩大业务,进而推动两岸的经贸合作。

  两名在台湾具有官方身份的台湾工商企业联合会顾问吴文雅、蔡惠言也承认两岸“入世”将对两岸经贸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吴文雅说,加入WTO后,两岸进出口贸易可望持续稳定增长。他预期两岸加入WTO之后,对于两岸经贸的规模、结构、互动与区域贸易等,都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蔡惠言则表示,两岸为加入WTO,均作了相当的准备,并对于彼此间智能财产权之保护,采取开放态度,加入后海峡两岸应加强智能财产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诚如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所言,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们探讨彼此合作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入世”,我们期待着两岸应对有方,两岸及香港均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于此中华民族的整体经济实力得以提升,而傲视寰宇。(完)

  
相关专题:中国迈向WTO


新闻大观>港澳台新闻>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