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科教新闻>新闻报道

杨振宁表示,21世纪中国将出现更多一流科学家

2000年11月22日 07:11

  中新社纽约十一月二十日电 华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日前在洛杉矶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中国以科教兴国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将使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出现更多的一流科学家和人才。他并以岳飞《满江红》词韵,当场改作为:千秋耻,即已雪,振中业,需人杰。

  在回答记者有关海外的华裔学者有不少获得诺贝尔奖,而中国本土至今却无一人获此奖问题时,杨振宁表示,中国要出现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做出一流的科学研究,需要有四个条件:一是人才,二是好的传统,三是决心,四是经济。目前中国已具备前三个条件,缺的是经济条件。中国目前大学教授的年薪为二千美元,如果能达到年薪二万美元,将会使学者和教授排除后顾之忧,也将会有更多的优秀科学家出现。

  杨振宁谈到,中国人才济济,同时,中国政府的科教兴国战略也表明中国注重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政府对十所大学进行了重点发展,投资也在成倍增加,但他发现许多中国同事要为家务、住房、子女操心,不象美国的科学家可以无牵挂地搞研究。他认为,如果中国一流大学教授的薪水能增加十倍,他们将会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那时中国出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机率就相当大。

  杨振宁的父亲早年在清华大学算学系执教,他本人在清华校园的小学读书,后来又在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他谈到,当他在清华园的宾馆透过窗户看到上小学的教师时,感到七十年后,他又回到了原点,这是他童年美好时光之地,而如今又在这里献出自己的余生。

  对于清华现在的变化,杨振宁表示,清华园比过去扩大了约五倍,一些建筑仍保持着原来风貌,同时校园内建设了不少新的教学设施。杨振宁说,他今年一共去了中国五次,主要是在清华建立技术中心。同时他也希望通过清华北美教育基金会,为清华大学筹款。另一方面在美国等地为清华大学招聘一批年轻有发展的科学家和学者到清华工作。

  《侨报》今天刊登了杨振宁十七日接受该报记者专访时的上述谈话。

  杨振宁十七日和正在洛城访问的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等出席了清华北美教育基金会举行的募款餐会。基金会总裁张素允表示,基金会的目标是三年为清华大学筹款一千万美元。(完)(完)




新闻大观>科教新闻>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