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传媒焦点:手机单向收费真要跨世纪?

2000年11月24日 11:14

  在这个“速效”的年代,一个话题能持续数年之久,不能不说是奇迹。“手机单向收费”从前年议到去年,又由去年议到今年。现在又近年终,所有的人都因一则“手机间单向收费方案确定”的消息而认为口子会就此撕开。然而这个打了折扣的“单向收费”此刻正面临尴尬———没有部门愿意证实。

  在媒体报道中有鼻子有眼、相当细致的“单向”方案,怎么看也不像空穴来风。有媒体称,“小道消息满天飞,正是方案即将确定的征兆”。但问题是,最早传播这一消息的并非“小道”,而是出自中央电视台。

  稍稍留意一下,对手机单向收费的来回翻炒贯穿着龙年的新闻链条。其间“小道消息”甚嚣尘上,几乎成为媒体一大景观。今年1月,北京某报即刊出《手机单向收费方案初定》的报道。可至今,关于手机单向收费时间表的一次次预言,全都落了空。

  年初,“山东要在3月底实行单向收费”的消息刚一出笼,即遭到山东移动通信公司的否认。随之而来的是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的激烈反应:“此举违反了企业不得擅自调整移动电话的收费办法和标准”的规定,对于越权批准价格调整的部门和单位,他们将严肃查处。然而“出轨者”仍然时有所闻,一些地方的“免费通”(用户通过用手机收取信息等方式获赠通话费)等变相降低资费的业务兴旺得如火如荼。

  人们对单向收费的一往情深无需怀疑,有关部门的态度也很明确。今年6月,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即表示,信息产业部支持实现单向收费。一切仿佛只是时间问题。然而,7月份手机资费下调给予人们的只是“取消人工漫游登记费、被访问局系统占用费”一类不痛不痒的小实惠,一时间真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

  单向收费难在哪里?公之于众的说法是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影响电信企业的收入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中国联通;二是担心手机费用降下去,固定电话打给手机的费用势必增加,而且增加的费用还有一大部分将转嫁给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无形中会增加政府开支。据说,这正是今年7月手机单向收费方案被否决的主要原因。

  然而担忧的依据是否得到充分的论证,中国联通是否能背负得起用户如山的希望,1分钟手机间电话里外入账8角钱的收费依据何在,似乎也没人给个说法。

  在新闻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轮番轰炸中,令人惊奇的是有关部门的缄默。这使得这场新闻战的可观性大打折扣。有关部门只是在传闻四起时,才轻描淡写地出手挥上两下,没有严厉地反击,更谈不上对簿公堂。是官员们过于谨慎,还是媒体凭空杜撰?为何方案总是如此的逼真,而有关部门又总是如此的低调?

  一个进行中的话题不需要公众知道,这几乎是某些部门工作的惯例。是不是只有在水落石出,花儿已谢时,才能给我们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呢?公众是否有权参与这个过程,是否有权参与决策?

  不久前,国家计委开始为“十五”规划向全民征集意见,让人民对国家大事有充分说话的机会。11月22日,中国电信主动约见媒体,通报成都电话号簿公司未征得用户同意即为其提供服务而被用户告上法庭的经过。中国电信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张继平坦言,以往的做法是等处理结果出来再向社会公布,现在这么做是个新尝试。

  中国电信也许有诸多不如人意处,但其“进行时”的态度无疑让人欣喜。手机单向收费迟迟未见出台,也许正如有关官员所说,正在寻求两全其美的方法。但良好的愿望为何总要藏着掖着,欲说还“羞”?消费者就那么让有关部门信不着吗?

  (《中国青年报》2000年11月24日 作者潘圆)



相关报道:手机单向收费方案是否通过说法不一
相关报道:手机“移动间单向收费”方案已获批准
相关报道:手机是否单向收费即将真相大白
相关报道:手机“移动间单向收费”方案推出
相关报道:信息产业部官员表示,中国手机将单向收费
相关报道:国家计委明确表示不同意手机单向收费
相关报道:手机减费用户受益不大 单向收费何时改不详
相关报道:手机有望单向收费 然而消费者未必得利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