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年终特稿:上海逐步形成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2000年12月23日 08:54

  中新社上海十二月二十二日电(记者于俊)上海经济的高速运行使绝大多数市民的生活质素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奔小康的征程中,有不少家庭因种种原因面临着生活的压力,还有的甚至连温饱都难以维持。

  作为一项社会救助工作,上海于一九九三年开始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七年的运作,已初步建立起与城市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社会救助制度。

  运行至今的上海社会救助制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九九三年,上海率先在全国推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生活处于绝对贫困的市民和农村居民。以后,为缓解物价上涨对八万多位特困老人、近五十万个低收入家庭成员的生活困难,陆续推出了实物补助、粮油帮困供应卡等四项救助。

  一九九六年起,上海连续三年将社会救助列入政府的实事项目,颁布了法规性质的“上海市社会救助办法”,规范了运行机制,在所有的街道、乡镇建立了社会救助管理所,将重残无业等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对低保对象采取了具体帮困措施,各项救助制度得到全面加强。

  一九九九年十月,上海将低保标准上调了三成,将所有职工家属的最低生活保障责任转移到政府,使社会救助成为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新型的救助保障制度。

  经过七年的稳步推进,上海的社会保障救助工作已迈入了良性化的发展阶段。

  具体表现为:救助对象的全员化覆盖顺利到位、救助工作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救助帮困的属地化管理模式发挥作用、救助行为的规范化运作卓有成效、救助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救助工作的城乡一体化局面呈现出良好态势等。

  有识之士指出,尽管上海的社会救助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但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

  一是目前的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金和基本生活费期满后,其中的困难人员将陆续进入最低生活保障;二是从明年开始,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将逐步取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一部分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会直接进入最低生活保障;三是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项目需不断完善;四是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的救助保障任务会加重等。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为社会救助工作主管机构的上海市民政局已提出了基本的工作思路: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即一手继续抓好现有保障对象的保障工作,另一手抓好低保对象可能增加的各项准备工作;各部门加强沟通和协商,准确掌握各种困难人群的人数,科学测算保障资金数额,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就目前的日常工作,上海市民政局提出,在做好相关人员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的同时,对城乡困难、患大病重病居民实施医疗和急难救助,并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帮困救助送温暖工作。

  (完)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