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两会观察:“第四产业” 呼唤发展

2001年3月5日 12:30

  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 题:“第四产业” 呼唤发展

  中新社记者 罗钦文

  今年“两会”是勾画中国未来发展蓝图的新世纪第一盛会。迈入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初显向文化消费转型的端倪,呼唤“十五”期间被视为“第四产业”的文化产业大发展。

  正在此间与会的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援引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称,二十一世纪全球有两个最有前途的产业,一个是信息产业,或言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个就是文化产业。

  今天,中国的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食品支出在整个消费性支出中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含量更高的生活和消费。

  这种变化源于:首先,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居民,人均占有财富都在逐步增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九五”的建设,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的进展,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均GDP超过了八百美元。商品短缺的时代基本结束,物质生活趋于逐步富裕。

  再者,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休闲成为这个时代生存质量、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以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为价值所在。

  其三,高科技的发展。这在可能压缩人们的精神空间的同时,不可否认,已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技术手段支持。

  精神、文化的需求孕育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五十多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累,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沉淀了中国难以评估的文化资本,在全球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

  然而,这些文化资本有待保护与开发并举,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航空母舰型文化产业集团,把斑斓多姿的中国文化奉献给消费者。

  对此极为关注的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叶郎委员认为,应培育文化产业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完)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中新网广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