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两会特写:人大代表字斟句酌挑“毛病”

2001年3月7日 12:28

  中新社北京三月七日电题:人大代表字斟句酌挑“毛病”

         中新社记者齐彬

  “十五”计划是中国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开始实现现代化、部署第三步发展战略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

  这一计划纲要的报告已交由近三千名人大代表讨论审议。

  记者注意到,肩负人民委托重任的人民代表们,通过细细研读报告,或直言对某些重要问题缺乏论述,或认为具体词句有待商榷,给报告挑了不少“毛病”。

  ——近年来农民增收问题相当突出,报告中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但四川代表曹庆泽“毫不客气”:报告并没有突破性的过硬措施;湖南代表陈叔红认为,“十五”计划要增加量化指标;知名艺术家红线女建议,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应加上“创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一句;至于城乡结构调整的具体论述、待岗职工的生活待遇以及教育资源共享等内容,代表们指出都应在报告中有所体现。

  ——代表们对报告字斟句酌。湖南代表李慎典相当“谨慎”:“跨越式发展”容易使人想起大跃进,这种提法不妥。陕西代表马大谋和张立同指出,报告第二十六页“法轮功”后要加“等”字,以便与其他邪教组织开展斗争。

  代表们挑出的“毛病”细数还真不少,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对报告第二十五页,关于“继续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和监督工作。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内容,多位代表不约而同指出,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不太妥当。

  在西方媒体眼中,中国人大是橡皮图章,是装饰品。但早在一九九九年,时任人大法工委副主任的乔晓阳就指出,“橡皮图章”已经很硬了。进入新的世纪,越来越多的人民代表在认真替选他的老百姓表达意见,有舆论表示,这表明中国的民主制度正逐渐走向成熟。(完)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中新网广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