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开放B股市场 加快对外开放

2001年3月7日 17:39

  最近,中国证监会宣布对境内持有合法外汇的居民开放B市场,引起海外舆论极大关注.尤其是认为与之密切相关的香港业界,连日来频频对B股开放的意义、利弊、前景等进行评析,普遍认为,开放B股是一重大利好消息,它不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

              开放B股市场一举多得

  海外舆论认为,中国加入WTO后,资本市场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国际同业的竞争,迎接外资进入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开放B股市场,不仅可以激活B股市场,推动A、B股市场化合并的进程,而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行试验,积累经验,以逐步加快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

  《香港商报》在评论《中国资本市场加快对外开放》中说:据统计,目前中国B股市场的流通市值还不到居民外汇存款总额的十分之一。开放B股市场后,将从根本上激活这一市场,根本上改变B股市场资金供给状况,从而会有更多投资者(包括境外投资者)被吸引到这个市场。B股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信报》在评论中也谈到,近年来,中国外汇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地居民持有外汇资产愈来愈多,截止2001年1月底止,境内居民外汇存款达750亿美元。中国已由一个外汇资金相对短缺的国家,成为可把多余外汇存款向海外资本和债务市场投资的国家。因此,政府在适当时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B股市场,既为这些资金提供了一个投资的窗口,也有利B股市场发展。

  美国《世界日报》、《香港经济日报》等并指出,显然,中国开放大陆民众投资B股,是有意缩短A、B股本益比的差距,也是A、B股合并的前兆。

  上述报纸的评论还指出,对境内居民开放B股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加快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B股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窗口,它的回暖和活跃将大大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建立规范的B股市场秩序最重要

  海外舆论皆谈到,B股市场开放的消息公布后,大陆掀起B股热潮。证商们不惜花费在报章作大幅广告召徕民众开户;四大国有银行也临时颁布规定,把过去规定不能作的事采取变通的方式公布新规定。人们对B股开放政策的利好期望似已无可复加了。舆论说,面对民众如此大的期许,如何引导B股市场,如何让B股市场从旧的阴影中走出来,建立一个市场化、规范化、与国际惯例完全接轨的全新B股市场,并带动A股市场转型,这才是B股开放政策的关键所在。

  《信报》评论《建立规范有效的B股新市场》即言,B股市场自92年建立后为什么长期低迷,不受境外投资者青睐、逐步退出呢?关键还在B股上市公司素质差,股市运作不规范。所以,要保证开放后的B股市场向市场化、规范化及国际化迈进,不覆旧辙,建立起规范的B股市场秩序最重要。

  该文说,要建立规范的B股市场秩序,首先要明确证监会职能定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近日接受访问时说,股市指数的波动是市场的表现,是公司表现,与监管者无关,也不应该有关系。监管者能够做的是,提供一个健全的监管架构和环境。监管者每一天每一个小时,要跟踪整个股市的发展与变化。因此,B股市场股价的走势如何,并不是证监会的事情,证监会更不可因为政府某个目标,制定种种政策来推高股价,证监会应该在相关制度安排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下足功夫,确保开放后的B股市场能规范发展。

  该文说,当然,B股市场健康发展取决于上市公司素质和经营业绩的不断改善,但只有证监会及管理层能切实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强监管,规范B股市场的秩序,防范市场风险,切实保护B股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使他们的权益不被掠夺,B股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B股风险也不可小视

  有关评论也谈到,B股对境内居民开放,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利好消息,但是其中潜在的风险也随处可见,不可小视。

  《东方日报》在评论《B股开放叫好,买卖安排存忧》一文中说,B股“震荡”带来的负面作用,包括刺激套汇和制造违规机遇等,将会冲击社会秩序。该文称,B股带来民众黑市套汇的风气已经浮现,要留意的是,在看不到的暗处,小心在复市买卖上由于落盘壅塞带来的行业内谋私的风气,甚至要慎防银行内部作手脚,偷改汇存期以换取开户。另外,人行要联同公安等警力,作打击套汇的部署。

  《信报》评论《中国开放B股市场有利有弊》则称,中国股民太分散,且缺乏风险意识,B股开放后,外国基金大量进入,如管理不善,中国B股市场将成为外国大基金和国内大基金的提款机,造成民间外汇大流失,影响社会稳定。所以,中国证监会应该采取相当有效的监管措施,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减低到最小限度。(王文)

相关专题:关注中国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中新网广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