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陈有庆:沪港联袂发动中国经济双“引擎”

2001年3月8日 07:25

  中新社北京三月七日电题:陈有庆:沪港联袂发动中国经济双“引擎”

  中新社记者朱沿华

  两会前夕,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公开表示,上海和香港作为中国的两个经济枢纽,面对“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完全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扩大合作。上海将学习香港在国际金融、商贸服务等方面的经验。

  面对上海抛出的“红绣球”,人大代表、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陈有庆博士显得喜不自禁。在接受本社记者独家采访时,他细数了沪港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巨大利益:

  对上海而言,香港是其国际贸易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在上海引进的外资中,香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对香港而言,其转口贸易的相当部分来自上海或以上海为目的地,近年越来越多的港商选择上海为工业制造和加工地,并先后在地产、旅游、金融、科技和资讯等方面与其建立密切的联系。

  两地在金融服务、城市规划与建设、联手西进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合作的基础,合作形式业已由单一到多元。二者互惠互利,为彼此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博士认为决不会出现上海取代香港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的情况。

  他将之形容为分饼,现在大家是合力将饼做大,使每个人最终分得的份额都比过去大,而并非像某些人想的那样,你多分得一块,我就必然少拿一块。

  陈有庆博士承认,经过改革开发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上海与香港的差距确实越来越小,香港的绝对优势已见弱化。加之中国“入世”使香港和上海同处于一个共同市场,二者有竞争在所难免。但是,这种竞争将是一种良性互动--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双赢或多边受益,共同发展,牵动“双城”达到“双赢”的目的。

  因此,陈博士十分欣赏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对沪港合作的比喻。徐匡迪说,如果中国是一架飞机的话,香港和上海便是这架飞机的两个“引擎”,将共同推动机身快速向前。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中新网广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