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要解除广东农民的三道“紧箍咒”

2001年3月9日 08:20

  中新社北京三月八日电 题:要解除广东农民的三道“紧箍咒”

             中新社记者 陈建

  广东农民多达四千余万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弹丸之地,还想富贵,谈何容易?

  全国人大代表、湛江海洋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刘宁指出,首先要解除农民的三道“紧箍咒”。

  首先是“大路货紧箍咒”。湛江是广东特色农业基地,几经努力,四十万亩的菠萝林、七十万亩的香蕉林,以及超过十万亩的辣椒、西瓜、龙眼、荔枝林连绵百里,效益显著。不料农民一拥而上,抢手货顿成大路货,农民损失惨重。

  其次,“运输销售紧箍咒”。湛江每年北运蔬菜一百二十万吨以上,远达华北、东北。但农民“八仙过海”,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运出六十万吨。过半蔬菜就地跌价。虽然每天有两列火车北运蔬菜,只是杯水车薪。多数农民将希望投向公路。谁知麻烦更大。一位农业运输户向刘宁投诉,他的一车蔬菜从湛江到上海,才一千多公里路程,结果沿途被拦查一百八十四次,每次都要交钱,还要耽搁时日,增加成本不说,最要命的,是蔬菜几乎成了菜干。

  第三,“高附加值紧箍咒”。目前广东农业资源丰富,但比肩而立的都是大路货,最能令农民发财的高附加值企业屈指可数。缺乏高附加值的农业,必然缺乏效益。

  “紧箍咒”有三道,解咒法却不止三条。刘宁说,“大路货紧箍咒”最好办,只要科技人员,研究更多新品种,就游刃有余。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引进国外品种将日益通坦。问题是,另两个“紧箍咒”非个人力所能及,需要地方政府大刀阔斧的革新和扶持。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中新网广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