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滚动新闻>新闻报道

人大代表呼吁,中国科技需要“长跑者”

2001年3月9日 13:51

  中新社北京三月九日电(记者王以超)代表中国科技最高水平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缘何连续三年无人问津?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呼吁,莫让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毁了中国科技的百年大计,也毁了民族创新的萌芽。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之所以重大奖项出现令人尴尬的“留白”,就是因为中国科研管理的形式主义太多。

  他说,现在不论是评职称、工资,还是申请国家基金以及重点实验室,甚至评选院士,都要求拿成果“说话”。因此学术界普遍弥漫着浮躁的气息,有一点点小成果就满足了。

  一些重大的基础性课题,由于投入时间很长,又有很大风险,而年轻人一旦不能迅速出成果,往往在各种待遇的“排队”上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朱清时指出,这就使得“软骨头有人拣,硬骨头却没人啃”。

  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也认为,急功近利作为一种“流行病”,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创新性研究的开展。由于一些研究在国外尚无先例,因此很难在课题开始前就全面了解其在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在申请课题是要面面俱到,保险性强,往往反而扼杀了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使得我们的创新变成了单纯的跟在别人屁股后头的创新。

  他强调,不是中国人缺乏创新人才,虽然以前的教育存在过分循规蹈矩的问题,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缺乏创新机制。要对科技人员多一些耐心和学术上的宽容度,允许他们适当地“异想天开”。如果能够做到这些的话,中国在重大基础研究上应该能够迅速取得积累和突破,甚至飞跃。

  (完)




新闻大观>滚动新闻>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中新网广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