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吴敬琏:改善社会就业环境是再就业的新出路

2001年3月10日 09:15


身为人大代表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九日在北京京丰宾馆举办的记者问答会上, 就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发表见解。中新社记者 钱兴强 摄

  中新社北京三月九日电(记者顾时宏邓梅芳)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吴敬琏今天在记者会上说,近年中国出现职工大量下岗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移动,也极大地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因此改善社会就业环境成为再就业的新出路。

  吴敬琏说,改善社会就业环境首先要千方百计创造出大批新的工作岗位,否则国营企业裁减下来的人员分流无门,再就业中心进多出少,发生壅塞。他对最近不少大中型城市采取的“清退农民工”的做法表示不满,因为这样做既不符合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原则,也不利于城市居民就业观的转变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他指出,发展中小企业是新的重要就业门路。在过去几年,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吸收了大量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仅九七年就有三百五十三万人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其中由原有私营企业雇佣的二百万人,自行创业的一百五十三人。他说,目前有可能参加这种创业活动的还有几十万个国有小企业和乡镇政府所属企业,这些企业半数以上已放开,将尚未放开的小企业放开,将放开的企业小企业真正搞活,在给予这些体制合理、具有一定活力的企业准备一个好的经营环境,发挥它们的潜力,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乃至社会劳动力较为充分的就业提供大量机会。

  那么如何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呢?

  吴敬琏说,独立的小企业一方面在财产约束强度和生产经营灵活性等问题上有它的优势,但在融通资金、开发高新技术、获得市场信息等方面往往又具弱点。缺乏通畅的融资渠道,无法以支付合理的利息为代价取得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是目前中小企业经营上的一个突出困难,必须采取措施,对它们的融资做出应有的安排。

  另外,小企业因为规模小,通常没有能力通过自营供销的方式与大市场对接,因而造成种种困难,应帮助它们、特别是个体企业联合组织自己的合作供销组织。同时,改善交易环境,强化市场监督,确立有序的竞争规则,改善非公有经营者的社会地位,对他们的基本权利提供法律保护。

  为此,吴敬琏赞成建立国家小企业发展促进局,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对政府政策措施进行统筹协调,鼓励建立地区性的信息与辅导中心,为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乃至法律咨询等支援,以求提高它们的活力。

  吴敬琏称,落实了以上措施,哪怕在几十万个国有和乡镇政府所有企业的小企业、几百万个个体私营企业和千千万万新建的小企业中有百分之十的企业真正活起来了,就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使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中新网广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