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滚动新闻>新闻报道

两会观察:政协委员纵谈依靠科技发展农业

2001年3月12日 08:35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题:政协委员纵谈依靠科技发展农业

  中新社记者顾时宏

  中国改革二十年来,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由受资源制约转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面对新变化,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的焦点。

  在本届政协四次会议期间,共收到委员们关于农业方面的提案四百多件,其中谈依靠高科技发展农业的就有二十九件。今天召开的关于“依靠科技发展高效农业”问题提案协商办理座谈会上,来自各界的四十多位政协委员就此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尹幼奇说,科技兴农中的“丰收计划”比较受农民欢迎,这是一个唯一下基层的科技兴农计划,在农村已产生良好影响,但在投资上仍很少,且全国有的地方实施,有的却没有。今年的“丰收计划”投入要从去年的一亿元减少到七千万,希望这样能给农民带来丰收和增收的科技计划应加大投入。

  谢德才委员则指出,中国农村的国情是人口不断增多,可耕地在减少,水资源缺乏,农民大多靠天吃饭。农民面临着农业增效难、增收难。因此依靠科技发展农业就要围绕农民关心的高产问题、优质问题、无污染问题进行研究,进行投入,现在每年投入农业仅两百个亿,太少了。另外,农产品的价格低迷、农民收入缓慢,必须抓好农业技术的推广,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能力,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文家庭委员提议,要以实施“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工程”和“农作物空间技术育种”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力争在转基因动植物品种、生物制品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产业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增长点。但他也指出,目前一些科研成果有的脱离农民需求,有的要价过高,有的根本不能转化为生产,造成投入大产出小,造成浪费。

  对此,方智远委员有同感:高科技要和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要有实用性。他说,水稻专家袁隆平就是将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研究出老百姓欢迎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他对目前中国农产品农药残留偏高、肥料施用不当影响品质风味以及环境污染表示忧患,他建议建立一批高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国内市场专供基地,把农产品的营养、安全、风味品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今天指出,农业科研项目每年有一千多项,但能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才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因而中国还需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值,才能提高农民的增收。为此,有关部门已制定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不日将颁布实施。此外,今年起,每年在全国选三百个县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每年培训一百万青年农民,使他们成为走科技兴农的带头人。

  对此间委员的建言,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说,委员们反映了农民的心声,科研机构的心声,实际上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吃饭不但要品质,还要无污染!这就是当今中国农业对科技的要求。(完)




新闻大观>滚动新闻>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中新网广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