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缩小腐败空间 中国预算监督已蔚为大观

2001年3月15日 08:35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四日电题:预算监督:无声处有惊雷

               中新社记者王晓晖

  “一年预算,预算一年”——这是行家对从前中国预算混乱现象的评说。

  而国家审计报告审计出四十三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三十一亿多元人民币,也只是发生在两年前的事情。

  本次人代会,李鹏委员长已在人民大会堂自豪地宣布:提请审议的中央预算,已基本包括国务院所有组成部门的部门预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人们才注意到,原来中国的预算监督已经走出很远了。

                问题,无法漠视

  “粗”,而且“慢”,这只是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部分。至于没有编制部门预算;过于简单,报送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草案一般只列到类,只有几十个大数;预算编制太迟;资金调剂过于随意,预算资金挤占挪用等问题就更不胜举。

  另外,还缺乏必要的透明度,财政行为不够规范,违反财经法纪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掌管资金分配的部门利用职权挪用财政资金时有发生,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起步,波澜不惊

  其实,全国人大预算监督的眼睛很早就已经开启了:

  从一九八二年《宪法》对人大预算监督的授权,到一九九四年《预算法》的通过实施。从一九九八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成立,到一九九九年,通过《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预算监督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

  一九九九年,财政部被要求,提前编制预算、细化预算、编制部门预算、严格按预算支出。同年,全国人大提出建议,改进预算编制办法,要求国务院将二十九个所属部门二OO一年的预算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这一切,都做得紧锣密鼓,波澜不惊。

                人大,越来越大

  “中国人大,越来越大”——这是八十高龄的原人大常委宋汝棼先生多年从事人大工作得出的结论。

  据知,在人大的预算监督之下,去年的中央预算编制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四个部门开始尝试“部门预算”。同年,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出了增发国债和二OOO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议案并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

  今年的人代会更上层楼,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提请本次大会审议的中央预算,已基本包括国务院所有组成部门的部门预算。与此同时,近二十个省份制定了预算外资金监督管理条例。

  虽然在许多中国百姓看来,预算和预算监督与己无关。但事实上,它可为广大民众带来重大利益,也可以从制度上规范政府行为,缩小腐败的空间。(完)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中新网广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