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西部人大代表关注“打假”

2001年3月15日 09:11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四日电(记者王以超)来自西部的全国人大代表关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许多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要警惕“假冒伪劣”借西部大开发之际抢占市场,尤其是要加大对“假冒伪劣”从东向西流通的打击力度,以保护和培育当地良性的市场体系和竞争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工商联总会会长陈鸿表示,由于西部不少地方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从业人员的法规意识较为淡薄,因为不了解而导致违规的现象占到了总数的三成左右。“以重庆市为例,这几年非公有制企业每年以接近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长,而不少企业只有几个人,缺乏生产标准和质量意识,因此工商管理及有关部门应该做好生产规范和标准的普及工作”。

  他说,在执法中应区分“恶意行为”和“非恶意行为”,不能单纯一罚了之,管理部门不仅担负着执法的责任,更有义务开展普及相关法规的活动,帮助一些由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兴办的企业尽快规范化,而不能简单地“以诛代教”。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法系主任赵学清指出,打假执法过程一定要依法进行,防止出现行政性、强制性执法的苗头。

  他说,目前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益执法”,执法人员看到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才去对造假行为执法,而自己无法谋利的,即使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却放任其自流。

  陈鸿指出,应该鼓励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多依靠民间的力量开展打假,尤其是行业协会应该在打假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赵学清则认为,目前有必要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更加清晰的界定,使其更具备可操作性,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对经营者的市场行为进行规范,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利益执法”对合法经营者造成干扰。(完)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中新网广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