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图文专稿中新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品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目击西藏:一个藏族老摄影家的人生历程

2001年5月10日 13:28

  中新社拉萨七月二十一日电目击西藏:一个藏族老摄影家的人生历程——记新中国第一代藏族摄影家扎西旺堆

  中新社记者 戴亚平 赵海燕 潘旭临

  夏日拉萨夜晚,雪山下的高原古城告别了一天的喧嚣,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布达拉宫俯瞰下的大街小巷闪烁出点点灯光,与天际的星光辉映,那一扇扇窗口里包含着一个个家庭故事,记载着拉萨居民各自的人生历程。

  朵森格路在拉萨相当于北京的西单大街,在这繁华的商业街上有一个闹中取静的院落,这里居住着老摄影家扎西旺堆和他的一家。如今,六十六岁的老摄影家已告别了他波澜壮阔的舞台,回到他日夜眷恋的土地,在这座小院里,梳理着他伴随着西藏和共和国走过的路程。

  扎西旺堆不愧是西藏及新中国五十年历史的见证人。他的职业——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使得他有幸用胶片记载下这段风云动荡的岁月。记者没见到扎西旺堆老人之前,就清晰地记得这个名字。在《百万农奴站起来》、《中印边界反击战》、《珠穆朗玛之歌》这些大型新闻纪录影片中,片尾的字幕上摄影师一栏中,写着扎西旺堆、沈杰、牟森这些著名摄影师的名字。恰巧,陪同记者在拉萨采访的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工作人员占堆就是扎西旺堆的爱子,我们又从他的口中得知新闻界的老前辈扎西旺堆就住在拉萨,于是慕名登门探望。

  扎西旺堆的小院里有一座藏式二层小楼,楼内的摆设中西合壁,藏式彩柜、西式沙发和藏式坐榻将客厅装点得五光十色,院内种有桃树、葡萄、西红柿、小葱和北京品种的心里美萝卜。一畦青草地上架起遮阳的凉棚,那是扎西旺堆一家人室外乘凉休憩的地方。扎西离休后自己设计营造了这座小窝,每日里为浇花、喂狗、养鸟和撰写回忆录忙碌个不停。

  一九五0年夏天,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挺进西南之际,十六岁的扎西旺堆加入了解放军,并于不久后被选送到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接着扎西旺堆以摄影记者身份跟随大军经历了一百二十天的艰苦行军来到拉萨,用手中的摄影机拍下了西藏的历史性变革。五十年来,扎西旺堆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作为一名藏族摄影师,他更多地参予了西藏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过程。

  他清楚地记得,西藏和拉萨的每一个重大事件他都身临其境。其中西藏建起第一所小学、第一所中学都被他的摄影机记录下来。也许是他拍过的新闻纪录片太多了,他已记不清哪些人曾经走进他的镜头。但当年的小学生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身材魁梧、手持摄影机的叔叔。他已和历史及历史事件中的各色人物融汇在一起。

  在他的镜头里,记录了新中国的建设,也记录了世界外交风云,特别是记录了西藏从落后、封闭走向进步、繁荣。他拍过达赖,也拍过班禅;五十年代他前往印度拍摄达赖朝圣;九十年代他在日喀则记录了班禅大师的最后时刻。他曾经同一身布衣的刘少奇同乘一辆大客车前往北京石景山钢铁公司拍摄共和国主席同群众一起义务劳动;他还曾经多次在拍摄周恩来会见外国客人后接受国务院总理的亲切问候。

  历史在一页一页地翻过,历史中曾经叱诧风云的人物连同记录历史的人一同被写进了历史。在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在祖国的西南,在雪域拉萨,有一位曾经用他的一生去记录和书写历史的藏族老人。

相关专题:多彩西藏


新闻大观>>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