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八十年风云录:中共成功探寻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2001年5月31日 07:30

  中新社北京五月三十日电题:没有趟不过的河流

  ——中共成功探寻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中新社记者邓卓明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常见参观者深情地驻足在一陈列物前仔细观看,这一张盖满血红手印的小纸片,为何能吸引众人的目光?它有何非同一般的寓意?

  当年安徽小岗村村民甘冒杀头的危险,分田到户,大胆地向人民公社制度挑战。这张小小的纸片上,就是他们当时签定的那份契约,它也是中国第一份包干合同。这张弥足珍贵的小纸片,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制度改革作了一个注释。小岗村的尝试,使中国亿万农民再次得到新生。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共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富强。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中共一直试图通过改革,使经济制度和体制更好地与国情相适应,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神州大地上确立下来。在建设过程中,中共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开国初的十年间中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完了英国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各种弊端层出不穷,生产效率低下,公平原则难以实现。这种社会经济体制,不但无法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使国民经济几乎滑至崩溃的边缘。由此,经济制度的探索与改革,摆到了中共的面前。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气势恢弘的改革帷幕随即被拉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选择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突破口。此后,随着人民公社悄然淡出,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初见端倪。

  一九八四年十月,中共领导人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六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点是农村改革,即将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将要转移至城市改革,那将是一场全面的改革。于是,一时间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交错进行,企业改革令人目不暇接。所有制、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因触动长期僵化了的计划经济,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与活力。

  一九九二年六月九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一概念,对正在形成中的经济体制,做出了科学的定义。同年十月十二日,中共十四大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十多年来,中共带领十二亿民众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中,一次次冲破了实践和理论的禁区,趟过了一条条没有航标的河流。正因为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让人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清新气息:一九七九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条广告;一九八0年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面世;一九八四年中国出现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和第一批股票;一九八七年中国第一次土地拍卖在深圳举行;一九九0年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开市……

  二十多年来,通过改革,中共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问题,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动力。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且展露出强劲的生命力。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