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八十年风云录:“后发”中国有“优势”

2001年06月15日 21:27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五日电 题:八十年风云录:“后发”中国有“优势”--听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演讲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四十九岁的台湾宜兰人林毅夫,现在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这位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为中国“十五”规划提出的建议,全部被中共采纳。

  两周前,波兰和苏联经济改革“休克疗法”的设计师、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应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之邀在北京大学作了一次演讲。这位“休克疗法”大师始终关注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对林毅夫提出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表示欣赏。

  这不仅仅是两位经济学大师的相互推崇;更重要的是,面对改革与发展这一当今世界普遍困惑的主题,东西方的经济学家站在了同一个对话平台上。东方的奇迹、中国的奇迹,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研究的重大案例,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家在这个必定写进历史的著名研究中,成为了研究的主导者。

  七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林毅夫设法回到祖国大陆,在北京大学攻读完经济学硕士之后,赴美留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师。八十年代末,他携妻将雏再次回到祖国内地,开始了漫长的中国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带着中国经济案例走上了世界讲坛。

  温和的微笑中常常显出一丝羞涩的林毅夫,一旦步上演讲台便显得充满激情:这时他一定是在用异常严谨的逻辑推断,真实而深刻地分析中国发展的事实,预测中国的未来。不论是在中南海、还是在政府高层论坛、亦或在北大的课堂,最精彩的时刻就是他端出“招牌菜”--“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演讲往往会在长时间的掌声中结束。

  林毅夫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为中国二十年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作出了严谨的经济学模型。

  他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否能够成功,在于它是否能够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资源禀赋决定于当时的拥有的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份额。一个共同的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结构得以提升,主导产业将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变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乃至信息密集型上面。中国二十年改革开放、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奇迹,就是成功地利用了中国劳动力相对价格较低的比较优势,逐步占领了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家用电器等国际市场,快速积累资金,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按照这个理论,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后发优势”:充分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用较低的成本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技术变迁,加速资本积累,提高人均拥有资本,从而提升中国的资源禀赋,实现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升级。

  林毅夫预测,如果中国继续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拥有和平稳定发展机会的环境下,到二0三0年,中国有望成为中国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是林毅夫在研究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尤其是东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的,已为世界经济学界推崇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是中国经济学家对世界的贡献。

  在每次演讲的结束之际,林毅夫总是指出:如果各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理论设计本国、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整个世界经济将在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共同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完)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滚动新闻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品 |中新电讯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联系我们

新闻标题检索:
主编信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