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首页>>>>新闻报道

中新社系列评论之四:北京奥运: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

2001年07月13日 23:23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三日电题: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

  中新社记者朱沿华

  半个多月过去了,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三大世界男高的歌声却依然余音缭绕。国际奥林匹克日晚上,闪亮的西方艺术明珠与辉煌的东方文明精华在午门广场上交相辉映。那一晚,流光溢彩的紫禁城成为世注目的焦点。

  尽管当时,围绕二00八年奥运会主办权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还未决出胜负,但成竹在胸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借三位大师的歌喉为七年后的奥运盛会“定调”——融东西方文明于一炉而又带有鲜明东方色彩的人类大聚会。

  回顾漫漫北京申奥路人们不难发现,古老、辉煌的中国文明始终是北京紧紧攥在手上的一张“王牌”:三千年建城史和八百年建都史是北京傲视群芳的最大资本;在幽静典雅的郡王府享受最周到、殷勤的现代服务是北京对各国运动员所独有的礼遇;博大精深的中国食文化、精美绝妙的京剧艺术、深不可测的中国功夫,无不令人怦然心动……

  事实证明,在这场势均力敌的角逐中北京的最终胜出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在其考察报告中对北京举办奥运会所下的评语,“将给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已经将奥运主办权紧握在手的北京毫无疑问地会继续“扬己之长”,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真正“独一无二”的遗产,使古老的华夏文明借此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就在中国以东道主的身份豪情万丈地描绘着二00八奥运会宏伟蓝图的同时,奥林匹克也正在悄然地改变着中国。

  在北京向奥运主办权发出第一次冲击的八年前,曾经有过一个尴尬的场面至今让很多北京人汗颜。那年当奥委会主席萨翁用英语向感谢申办城市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并第一个说出北京的名字时,当地电视台直播现场的所有人——其中包括该台所有一线主持人和应邀而来各界名流——竟然欢呼雀跃、紧紧相拥。听不太懂英语的他们以为北京胜了。

  八年后的今天,这样的历史已无重现的可能。经过这些年与世界接轨的历程,中国人不仅增强了与世界联通的观念,也磨砺了与世界沟通的本领。北京市政府更向全体市民发出了“迎奥运,学外语”的倡议。如今的北京,无论是满城转悠的“的哥”,还是在家门口摆摊的大妈,甚至是五岁的娃娃都能说上几句“洋话”。

  “运动不是天天守着电视看奥运。运动,是我为申奥所做的最大的贡献”。中国记者白岩松一席话反映奥运对中国人行为方式的改变;巴黎、多伦多等城市先进的规划、管理、环保理念也无疑为中国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中国之前二十多个奥运主办国积累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七年里必将对北京的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一切都表明,二00八年北京奥运会东西方文明的大交融必将对中国、对世界的文化走向产生深刻的影响。二00八的夏天将因此而写入人类的文化历史。

  (完)




>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