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首页>>世纪论坛世纪论坛>>新闻报道

从信息爆炸到信息过量--图书管理者的愤怒

1999年09月29日 11:07

  汤姆·曼在国会图书馆工作。他是那种在查阅桌前忙个不停的人。如今,曼被激怒了。关于建议将图书馆的书按大小、而不是按传统方法即主题内容排放,他感到愤怒。

  这个计划可节省空间,而且是很多空间。可以按照书的长度精确制作书架,长度较短的书册上部不必再留空间。按大小,书可分为四类: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

  在学术成就和创造成果日新月异的动态环境下,书,再也不用过一段时间就得在一堆书海中移来动去了。一本书将永远放在一个地方。计算机会知道道它的位置。

  曼指出,这种系统将使浏览图书这种活动从此消失。曼称浏览图书为“意外发现”。他说:“将国会的书按长度、而不是按主题在书架上排放,这是国会图书馆基本结构可能发生的最槽糕的事情,它将使国会图书馆从图书馆变成仓库。

  信息飓风

  此间发生的事情远比图书排放争论重要得多。它远非是一家图书馆、一位图书管理员的问题。汤姆-曼的抗议只是一场正在到来的文化风暴中的一阵风——信息飓风。

  团体与个人一样,都在对付势如洪水的书刊、报纸、录音磁带、唱片、文件、电子邮件和数不清的原始数据。所有这些村料都得以某种合理的方式存放、保管。可是,从小企业到大型档案馆乃至普通家庭,都存在问题。你不能简单地将这些信息塞进一只箱子,或是塞在阁楼里,因为阁楼已经挤满了东西,地下室和所有的壁橱也塞得满满的。

  使问题复杂化的是,信息会贬值,书会变得易碎,录音带会破损,胶片会退化成火药。

  书册、装饰华美的手稿、纸草古卷不仅仅记录了文明史;它们也是那段历史的一个篇章。

  我们所知的欧洲文艺复兴这一历史现象,主要是在重新发现了古代作品的推动下发生的。有些作品是从寺院的秘密储藏室发现的,有些是从阿拉伯地区慢慢流人的。谷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使信息传播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但是,那时谁也不能理所当然地就买得起一本书。书是那么珍贵而稀罕的商品,以至于所有图书馆都将它用链子系在桌上。

  1472年,英国剑桥女王学院图书馆不多不少正好有199本书。在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有那么一些人四处走动,宣称已经遍读所有重要的书,此言似有可信之处。散文作家兼政治家培根曾抱怨:“全部藏书,尽管一眼看去貌似众多,实际上是非常少的。”今天,他可不敢如此口出狂言。没有人能通读一切。对于一个没有多少学术野心的现代人来说,知识的世界宛若浩瀚无边、势不可挡的海洋,它深不可测。你最多也只能偶尔下去游一会儿。

  仅在美国,每年就有5万本书出版。全球出版的各类报纸,估计数目在40万左右。传播界巨头许下诺言:要让每一个家庭不久都能收看到以百计的电视频道。1992年,万维网联网,现在已有数以万计的网址。

  信息过量并非预示某些猜想可能会在新千年变成事实。世界末日没有来临,世界只是越来越令人难以理解。大学教授普遍抱怨无法跟上研究领域的步伐,哪伯是很窄的领域。在学术会议上,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搞不懂同事的讲座。专业知识步入极端。已经没有共同的知识主体,没有通用的语言。“这是巴比伦通天塔综合征”。

  信息过量

  那是詹姆斯·比林顿的说法。他是汤姆·曼的上司,国会图书馆馆长。比林顿每天都得与信息过量的时代作斗争。他担心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书册的排放和数字化保存。他也担心较广泛的哲学问题,比如,我们真因为有了这些信息而变聪明了吗?

  他说:“我们称之为信息时代,这意味深长,我们谈论的不是知识时代。”比林顿像教授一样尊重知识,认为知识是无数被人遗忘的劳动者经过一代又一代时间用汗水建立起来的一座圣堂。他赞成这种说法:一条条原始数据,稍经加工,就可以成为信息,然后通过各种努力和增值,才升华为知识——最终成为智慧的基础。

  但是,他认为在这个网络如浪涌来、数据超载的时代,我们也许走错了方向。比林顿说:“我们的社会基本上是无记亿地运动着。当然,这也是对精神失常的一种临床界定。”

  同任何人一样,美国档案保管员约翰·卡林对数字保存感到困惑。但是对卡林来说;使情况变得尤其严重的是,无数的政府机构把大量的资料推给他。通常把文件保存25年的机构现在只过了几年就交出大量的电子记录。有一次,卡林前住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说明国家档案馆无法处理从卫星发来的大量资料,卡林的副手刘易斯·贝拉多说,数字保存问题必须解决,“否则20世纪下半叶的事就要被忘光了”。

  人们丢掉的信息往往是谁都认为不再有价值的东西。大多数无扬电影片已一去不复返。当时人们认为那是可以任意处理的媒体。

  丢掉信息是客观事实。语言如同城市一样消失了。人们是通过瓦砾和破碎的陶器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前期社会的成员并不认为他们生活在史前时代。他们仅仅是缺少良好的保存手段。

  图书馆的定位

  比林顿正努力解决管理全世界最大的书库所面临的问题。图书馆购买了一套新的计算机目系统,将在秋天联网。只有到那时,比林顿及其助手才会决定是否开始按照书的大小在书架上放书。用计算机搜索的一大优点是它不受图书馆实体结构的限制。比林顿幻想建一座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就像他以前所说的那样成为“促进文明的积极因素”而不是存放旧书的“消极陵墓”。

  许多图书馆管理员都有这样一个梦想,有一天可以在万维网上找到有关文明的所有知识。现在还不行。要把书的各页扫描成数字格式需要时间也需要钱,对于国会图书馆里的干百万本书,没有人能一头钻进书堆里做这件事。

  比林顿认为,图书馆必须发挥作用,阻止因特网成为傻瓜的领地——仅仅成为他所说的“视听文化”的产物。他说,因特网会缩短人们注意力耐久集中的时间。它用胡乱创造词汇的聊天空破坏了英语语言的基础。因特网严重倾向于最近的信息和最新的资料,比较老的资料很少。一个人可能在万维网上冲浪好几个小时而碰不到任何1995年前写的东西。

  比林顿说:“它对记亿具有固有的破坏性。你觉得自己正得到更多的(信息),直到发现自己与魔鬼做了交易。你渐渐发生了变化,成为机器的延伸。”(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




世纪论坛世纪论坛>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