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首页>>台湾频道>>新闻报道

联合早报:“松绑”躯壳里有戒急用忍灵魂

2001年08月28日 08:00

  本文系完全转载,仅供参考

  台湾总统府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议两岸组前天正式向政府建议,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作为规范台商投资大陆的政策,而总统陈水扁也宣示一定落实经发会共识。

  隔天,一些报章在封面打出“戒急用忍政策走入历史”或“戒急用忍松绑”显着标题,仿佛台湾的两岸经贸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变。

  就内容而言,经发会共识和结论并没有多少新意。行政院陆委会早在去年6月26日就表示要调整“戒急用忍”政策,经济部也在去年7月研究取消对台商在大陆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限制,改以专案评估方式审核。行政院长张俊雄去年10月就宣布试办大陆地区人民赴台观光,而陈水扁更在今年元旦文告中提出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新视野”,来面对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情势。

  陈水扁政府规划这些政策,是外商(特别是美商公会)以及王永庆、施振荣、张荣发等本土商人不断施压的结果。可是,就像“政治统合论”所引起的回响一样,民进党内及台独势力强烈反对“戒急用忍”松绑,使之“雷声大、雨点小”,至今未能具体落实。

  陈水扁上台后,经济政策成为他的最大弱点。他宣布要召开经发会来“拼经济”,是想把在野党和工商界人士拉进来替其经济政策背书,同时也利用社会各阶层的“多数意见”护航,摆脱少数台独势力的制肘。

  其实,“戒急用忍”政策不是完全反对台商投资大陆,而“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也非完全没有限制,任由台商资金流向大陆。

  由于担心台湾经济可能受制于大陆,国民党政府在1993年提出“南向政策”来分散大陆投资热的风险。1996年9月4日,时任总统的李登辉表示,为了反制大陆“以商围政”,须以“戒急用忍”面对两岸关系。1997年7月15日,经济部订出5000万美元投资限额,并限制13项重大基建到大陆投资。

  经济部长林信义昨天指出,过去真正受到“戒急用忍”政策限制的产业,只占台湾总体产业的7%而已,包括4%的基础建设及高科技产业,以及3%的专案审查投资个案。

  他在8月21日提出台湾经济国际化政策远景,把大陆市场及资源纳入台湾产业全球化布局的一环,但也提醒大家“不宜短视、偏狭地将所有鸡蛋集中于一篮”。

  他透露,政府未来将以投资比例作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条件;例如,企业必须在台湾投资100万美元,才能到大陆投资20万、30万美元,希望企业能根留台湾。

  经建会主任委员陈博志说,台湾过去对外投资额约占其生产总值的2%至3%,但不能无限对外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投资案仍得经过“专案审批”,政府仍以总量观念随时调整对大陆投资开放额度。

  从林、陈二人的说法,可见陈水扁提出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是同时说给“戒急用忍”的赞成者和反对者听的。未来只要任何一边施加压力,陈水扁政府的两岸经贸政策将随时在“积极开放”和“有效管理”之间倾斜。这样看来,谁敢说“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政策躯壳里,没有“戒急用忍”的灵魂?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1年8月28日;作者:李气虹)

相关专题:台湾频道-媒体撷英


台湾频道>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