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新闻报道

俞正声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与设备博览会讲话

2001年09月18日 18:30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由建设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新闻社、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匡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和“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与设备博览会”在广州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向国内外的参展商以及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跨入新世纪,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将会加速。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大量问题为重点,选准突破口,稳步推进。

  第一,信息化是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科学性,保证规划行政管理依法办事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城市规划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但长期以来,城市规划的论证和审批的透明度不高、公众参与程度低始终是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体规划的审批、详细规划的制定,几乎只限在政府主管部门、专家这个封闭的系统里运行,社会公众很少参与,也没有方便、可行的手段参与;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行为,通常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在经办人与企业之间运作,是否合乎相关的程序及法律法规,运行到哪个环节,不仅不透明,而且难以保证公平、公正,难以保证工作效率,同时还十分容易产生权钱交易,滋生腐败。解决这些问题,一靠法制;二靠透明、公开,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三靠群众的参与。这些都与信息化的进程分不开。

  第二,信息化有助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出现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监管手段比较落后,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执行过程、执行结果很难取得真实的全过程的记录。施工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还是人工进行检测,政府无论是在事前的程序性审批还是事后的质量监管,也主要采用非公开、人工控制的方式,大量的质量信息,几乎完全靠手工在纸上记录,难以实施实时、随机的抽检和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政府的监管部门只能在事后履行程序性检查。如果,这些质量信息,从采样、存储、传输等各个环节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监管就能产生深刻的变化,不仅能实行全过程、实时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有效的政府监管,把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且也为政府监管体制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也才能落到实处。

  第三,信息化在保障居民住房合法权益,活跃住房市场方面大有可为.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人购房已成为住房市场的主体,住房产权成为居民财产的重要体现。但当前,信息化程度低是房地产的产权产籍管理效率低下甚至阻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全国城市七、八十亿平方米住宅,随着房改的深入,产权、产籍的变更将大大加快,每年还有近10亿平方米的新住宅需要进行销售和相应的产权、产籍登记。同时房屋租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政府的行政管理需要对极其巨大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分析,要审察大量国有资产出售是否合法,涉及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秩序和公平、公正、公开交易,确保居民对于切身利益的知情权,总而言之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该说,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只有加快房地产信息网建设,把政府房地产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业主的销售、租赁信息,购买、租赁者的需求信息,同时放在一个透明、高效的平台上,才能使房地产市场、住宅的行政管理等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可能。

  第四,依靠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是建设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行业的企业,在企业管理理念、方式、手段等方面较为落后。首先,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低。比如,我们多数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手段,还主要是靠四处找关系,八方探消息,处在原始状态。其次,企业处理信息的能力弱。无论是工程招投标信息,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工程质量监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销售服务等等,大量的信息,既没有建立规范的数据库,更没有意识到这些宝贵的数据,实际上是改造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开拓市场取得效益的资源。中央提出的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就建设企业来讲,要生存、要发展、要应对入世以后的挑战,首先就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信息化。

  第五,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系统的许多工作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的意识和消费心理、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群众要关心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建设行业的重大决策和具体运作过程。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建设事业提出的各种需求,是我们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其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监督我们建设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掌握他们办理涉及建设行政管理各种手续,购房、租房、售房,使用水、电、气、热,乘坐公交车辆,施工场地噪音、扬尘控制等等信息,对于监督政府是否依法办事,密切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沟通群众与建设企业的供需关系,引导建设事业按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发展,是我们全体建设事业职工的共同责任。

  这次,我们五个部门联合举办“研讨会暨论坛”和“博览会”,表明了我们联合推动我国建设事业信息化的决心和务实的态度,而且,随着工作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我们还会探讨和开展新的联合方式,共同推动建设事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会议举办的“国家宏观政策论坛”、“市长论坛”、科学家论坛”、“综合论坛”等七个专项论坛,有近百位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城市市长、企业界代表发表演讲。“博览会”有l 0多个城市和70余家信息技术领域的厂商参加,聚集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和产品,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建设领域信息化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数字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同时也预示了信息技术在建设领域的发展趋势。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同志,应该珍视这次机会,认真地看、仔细地听、细心地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化对建设事业信息化的理解,增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同志们,本次大会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城市政府,以及国内外机构、组织、知名企业、新闻媒体和专家们的大力支持,而且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我代表主办单位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研讨会暨论坛”和“博览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


新闻大观>>滚动新闻>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