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新闻报道

石定寰在“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2001年09月18日 19:33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今天在广州正式开幕了,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国家科技部向这次盛会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这次盛会取得圆满成功!去年五月,“二十一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在北京首次举办,来自全国近百个城市的市长与数百位信息技术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城市主题进行对话、交流,为推进中国城市数字化进程献计献策,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今天,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各主要城市市长、中外专家、学者和IT企业界代表汇聚一堂,探讨新世纪数字城市发展战略和对策,研究如何按市场机制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和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等问题,这将对推动中国城市数字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我们知道,二十世纪在人类科技史上硕果累累,计算机的问世及其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是本世纪人类文明史上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计算机及其互联网迅猛发展,使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式,企业的经营和服务手段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推动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以其神奇的威力使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以计算机和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已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掀起了一场数字化革命,随着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化计算机正向非计算机领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上各类应用的发展,将成为数字化的主导,也成为各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最具有市场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计算机与通讯的融合加快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计算机信息网已成这全球网络业务发展的主宰力量,IP技术就是通讯与计算机相互渗透与融合的产物,它使传统的电信运营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跨越与结构调整,社会的网络化与经济的全球化使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等一系列崭新的概念不断涌现,人们日益领略到计算机互联网的广阔与无所不在。

  建设数字城市,是提高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途径。数字城市就是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地利用数字信息处理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以最新的观念、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去解决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活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也日益加快,这就要求有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完善的规划、高起点的建设与之相适应。因此,建设数字城市,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调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势在必行。建设数字城市,也是满足人们数字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城市信息化基础工程建设,使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城市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实现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数字家居等,使广大城市居民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现代数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建设数字城市,更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迅速性和增值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单纯是技术上的进步,而且也是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其它行业提升其技术水平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各行各业生产力的提高,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及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将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主体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加速器。

  应当看到,我国在数字化革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将受到国外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存在着紧迫感和危机感。在开放的环境下,如何在国内外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上与强大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与抗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勇于面对,才能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此,要努力做到: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化,为建设数字城市夯实基础。要加快建立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和地方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在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中,要把市场需求作为研究开发的出发点,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大多数科技力量进入市场创新创业,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争取优先一批重大信息技术项目取得突破。要特别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特别是在电子信息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网络及通信、计算机及软件、数字化电子产品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群体。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为数字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促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秩序,对推动技术创新起了积极作用。在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总量和质量,既是增强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解决技术创新源头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加入WTO后,应对国际竞争,变压力为动力的必然选择。为此,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全面运用知识产权政策,实现知识资本化,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体现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保障智力劳动及其成果价值的市场化。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案件。从而为建设数字城市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抓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支宏伟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本,也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关键。培养和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长期性任务。一方面,要把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提高城市居民使用计算机适应数字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力招揽人才,特别是吸引出国留学人员以各种方式为国服务。目前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三十八万人,这支留学人员队伍代表着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应采取积极措施吸引他们回国创业。由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和广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留学人员广州交流会”已成功举办三届,今年底将举办第四届,这是一个开放的、专业的、高科技人才与技术交流的平台,按照“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的宗旨,各地都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寻找吸引留学人员回来进行技术合作,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方面的合作,促进城市数字化进程。

  ——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因此,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竞争中获取发展机会,是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重要措施。要把信息数字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国外先进技术相接合,防止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注意技术的集成,努力在关键技术、优势技术上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具有较快的城市信息化发展基础,已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了全国三大国际电信出入口局和因特网三大出口局,形成京--沪--穗电信主干走廊,光缆网络的铺设和接入也处于较高水平。香港提出建设“数码港”,上海要发展“信息港”,北京要建“数字城市”,广州也进入了数码城市的实施阶段。因此,要加强国内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应用,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和权威人信息服务。

  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


新闻大观>>滚动新闻>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图片| 中新财经|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影视|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中新英才| 华人世界| 台湾频道|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