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首页>>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美国新闻自由遇袭 

2001年11月06日 11:09

  

声明:本版文章之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如转载请与原刊载媒体联系,谢谢合作。

  9·11的袭击,也使美国的新闻自由传统受到袭击。袭击的炮弹来自全国的集体焦虑感。一些在过去三十年间艰苦建立的新闻自由与人文的共识,也在9·11的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摇摇欲坠。美国媒体似乎不敢再自豪说自己是权力的“看门狗”,可以防止“绝对权力的绝对腐败”。它们反而变成了“哈叭狗”,对政府的要求唯唯诺诺,甚至摇尾乞怜。

  美国之音最近被美国国务院谴责及压制的事件,就受各方关注。这个每天用53种语言向全球播放新闻的机构,近年视自己为一家独立的新闻机构,但由于它的经费是由国会核准,经国务院拨款,因而它最近播出对阿富汗塔利班领袖奥马尔的专访,就被美国官方视为“为敌宣传”。国务院发言人、美国前驻香港总领事包润石就公开指责美国之音这项新闻决定是非常的“不合适”。美国之音的代理台长惠特沃音也适在此时“自动离职”,更引起各方的议论,美国的新闻自由难道就那么脆弱吗?难道播出“敌人”的声音,就会使美国的国家利益受损吗?难道人民的“知情权”就不应该包括了解“敌人的声音”吗?

  但更离谱的是一向被视为自由派的《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论,支持美国政府禁制美国之音言论,认为大敌当前,美国陷入空前的危机中,媒体应该知所回避,勿为敌所用,也不要伤害美国人的感情。

  不过,自由主义传统更为深厚的《纽约时报》却对此难以苟同。它发表社论,题为《不要禁制新闻》,指出恰恰是在这困难的时刻,更要彰现美国新闻自由的力量,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包括敌人的声音,都要详加报道,让人民充分享有知情权,也使美国之音在中东地区享有崇高的公信力。社论指出:目前阿富汗有67%的民众每天都听美国之音的新闻,如果今后这电台“自我设限”,只是单方面播出美国政府的宣传,对另一种声音加以压制,毋宁自毁长城,在阿富汗人民心中失去了可信度,到最后只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但《纽纽时报》掷地有声的评论并没能阻止美国当局对言论的压制。美国五大电视网,从ABC、CBS、NBC、CNN到FOX,上周都接到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的电话,要求今后不能“现场直播”拉登的谈话,而须加以删剪,以免“为敌人说话”,也避免拉登在讲话中向散居美国及全球各地的“恐怖分子”发出密语,或等同“精神训话”,这些都会危害美国的国家利益。五大电视网已取得共识,听从政府的“劝导”,今后不再“现场直播”拉登讲话。

  从美国新闻自由发展史来看,这是开历史倒车的行为。1971年《纽约时报》不顾美国政府的劝阻刊登“五角大楼报告”,暴露美国军方及决策者在越战之初的思维及运作的过程。美国政府当局勃然大怒,向法庭申请“禁制令”,不准《纽约时报》刊登这份报告,指出报告一旦公开,将严重损害美国国家利益,尤其当时正值越战高潮,美国子弟兵正在前线浴血苦战之际,又岂容媒体扯后腿,公开国家机密。

  但美国最高法院在判决中推翻美国政府当局的要求,指出《五角大楼报告》的内容,正是美国人民的“知情权”的一部分,避免美国在卷入外国的战争时,只听取单方面的信息,而须了解事件的真像,因而报章刊登《五角大楼报告》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权利,美国政府不能干涉及侵犯媒体这项权利。在这场新闻自由的官司中,媒体大获全胜,美国政府大败,也树立了美国新闻自由的重大里程牌。

  但仅仅三十年,今日这项重要判例已受到严峻考验,从美国之音事件到五大电视网的“叩头”,美国媒体竟自甘削权,不再是美国独立于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权”,而仅仅是日益膨胀的行政权的奴婢。抚今追昔,能不使人怀念20世纪70年代?能不怀念当年最高法院判决书中的智慧与理想吗?(邱立本)

  摘自:凤凰网




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