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首页>>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你从哪里来——关于“北漂”的议论

2001年12月07日 09:45

  

声明:本版文章之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如转载请与原刊载媒体联系,谢谢合作。

  有一句话说:“北京人看外地人,都是他的下级;上海人看外地人,都是乡下人;广州人看外地人,都是北方人。”看来在北京的外地人日子想过好并不容易,但还是有源源不绝的人漂到北京来。

  据统计,北京流动人口每天大约378万人,其中一半是常年在北京流动的。而且,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涉及到各行各业。外地人在北京生活,开始俗成“混”,后又被俗成“漂”,但对于“北漂”这一说法的争论没有统一过。网上关于“北漂”的词条数不胜数,很多网站设有“北漂论坛”,“东方魅力明星网”更是设有“北漂影视急聘”专页。

  “北漂”词条

  据查,在我国吉林市有一个北漂区。但按照通行的说法,“北漂”指的主要是北京流动人口中有知识、有学历的那一部分。目前他们已经发展成为“北漂集团”,它的出现是一种“文化型”的社会现象。“在我看来,最早出现的可能是诗人,然后是画家、作家等”,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光培说。如今,下列人员可能占据了“北漂”的主流。

  演艺圈:据有关资料显示,1992年这类“北漂”族只有2万人,到目前为止已经达30万人。但是,北京对演艺人才的需求据说只是1万人。这一数字,在记者采访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国民时也曾得到证实。

  IT界:他们的叫法还不太一样,称为“北漂一族”。

  考研族:在北京的高校,考研者分本土和北漂两派:“本土派”指家在北京或者是在北京高校上学的,这一考研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往往占据着天时和地利;在校园外,挤满了考研“北漂派”,他们像候鸟和季风一样来去匆匆。

  “北漂”大本营:毫无疑问是北京电影制片厂。首先是这里是很多群众演员的集散地;其次,很多初来北京的人都在这儿附近租房子住下来。例证之一就是一个名叫“北漂影视公司”的单位就设在北三环中路36号——北京电影制片厂附近。

  “北漂”出现的原因:钱光培归纳为三点:一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吸引力;二是北京文化、科技发展的美好前景;三是人们到这里来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

  “北漂”影视:《混在北京》:讲述一批在北京漂着的报刊社编辑的故事;《明星制造》:“北漂”明星演“北漂”;李春波的《女孩,别哭》:外地来京的女白领;《有人爱没人疼》:“北漂”人士在报社的经历。另外一部名叫《外地人在北京》的电视系列剧正在创作中。

  关于“北漂”的争论

  首先是“北漂”概念是否准确?

  钱光培认为,“北漂”这个叫法并不准确,“是在北京漂着还是从南方漂过来呢?”他认为应当叫“人才流进北京”。我们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北京科技、文化的发展及展现出来的美好前景,它为人才施展技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于是,全国各地很多人涌向北京。“这些人来到北京,他们第一想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知名度。在北京,很多人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比较大的知名度。”

  “北漂”是否分代?

  中国文联出版社的洪烛先生,1998年曾经出版了《游牧北京—行吟诗人眼中的北京》一书,他认为“北漂”也分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北漂”族,今天的生活状况应该说都比较好了,像作家余华、邱华栋等。经过10年的奋斗,他们都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买了车、置了房,摆脱了当年的窘迫境地;新近来北京的一代,已经没有当初他们来北京时对房子、户口、稳定工作等的担忧和忐忑不安,对物质生活的东西比较超脱。“90年代初来的基本处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现在的年轻人更现代。”洪烛还在《北京人的梦星辰》中提出了这样的分法:老北京(三代以上)、新北京人(随父母来京)、新新北京(“北漂”属于这类)。

  钱光培先生则认为,“北漂”的分代同样是一种思维上的误区。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一直就是一个移民城市。而且,随着来到北京的时间先后不一样,“北漂”在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分代很难也没有必要。但可以对他们进行分阶段研究。

  “北漂”与北京文化

  应当说,“北漂”人士在文学、影视、话剧等在北京文化的形成中刻上了印记,而且这一经历也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看作家邱华栋的小说,从《手上的星光》到《玻璃山》,只感觉小说的开头每每洋溢着巴尔扎克笔下野心勃勃的外省青年进入巴黎时的光怪陆离蔚为大观的气氛,而进入具体的爱情故事之后又有巴尔扎克《幻灭》的印象。

  已经来京6年的美国人罗异,先后推出了《爱情麻辣烫》、《洗澡》、《昨天》、《走到底》等电影。他认为尽管在中国目前做电影还比较难,但在北京有一批人在做这件事情,这一点很重要。《切·格瓦拉》曾经风靡北京话剧界,但其中的主创人员如导演张广天其实是一位上海人。像张广天新近推出的《红星美女》,反映的就是一个外来妹在北京的遭遇。至于从外地来到北京并活跃在影视界的明星那就更多了:瞿颖、李亚鹏、常远、刘栋等等。

  京味文化在北京其实早就不占主流,钱光培先生说,这么多人流向北京是件很好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这表明这个城市有了自己的文化品牌的号召力。

  钱光培先生参与制定的《北京市文化发展十五规划》当中,北京城市的定位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北京文化要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缩影。”首先它要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能够整合和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其次要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的中心市场;再次它要成为全国文化创作最繁荣的都市。为此,北京要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这一进程更要加快。”(刘江华)

  摘自:北京青年报2001年12月7日




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