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首页>>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评论:降低户口的“资本”价值

2001年12月07日 15:05

  

声明:本版文章之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如转载请与原刊载媒体联系,谢谢合作。

  据12月5日《羊城晚报》消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转发了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广东省改革户籍制度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户口管理将“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在广东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及其他类型的户口性质,实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统一称为居民。以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制指标”。同时“进一步放宽科技人才入户条件”,降低准入条件:“凡来广东工作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中级专门人才和高级职业资格以上技能人才,应准其及直系亲属在实际居住地入户。”

  就在同时,北京也传来一则新闻:一位外地私企老板终于完成了3年纳税304万元的“指标”,拿到了北京市户口(《北京青年报》12月5日)。这位私企老板符合北京市新近公布的入京户口政策,撞开了“企业连续3年每年纳税8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近3年纳税达到3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企业职工中本市职工连续3年保持在100人以上,或者达到职工总数的90%以上”等约束条件中的一个。

  两则新闻都是在当前全国各地户口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笔者认为,两个地方在户口制度改革的方向上存在值得注意的差异:开放户口的对象,一个是以经济实力划线,一个是以人才素质划线。另外,广东在省内取消城市和农村户口的差别,在打破以往户口管理模式上,更具有积极意义。

  老百姓很清楚,大小城市户口有别,城乡户口更有别,户口的阶梯等级就是地位的等级。在计划经济年代,户口就是代表政治地位、身份的“资本”。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年代,规则一活,户口优势或户口资本很快被转为一种经济“资本”,其价值高低也有阶梯。城市户口,特别是大城市户口,除了证明个人住址身份外,已经具备了某种市场潜在价值。

  前些年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曾经存在买卖户口的现象,卖方是某些地方政府,买方则是农村居民,乡镇户口和城区户口还被标上了不同的价格。现在,政府已经禁止明目张胆的户口买卖。但由于户口的“资本”特性尚存,交换价值尚在,则户口“资本”势必会寻找各种可能途径,突破政策包围、捕捉法律空档来完成其潜在的交换价值。

  据笔者所知,上述“一南一北”两地的户口改革方式中,北京式更具有普遍性,很多地方都采取要求一定经济实力的户口准入法则。这样一来,虽然政府增多了进入城市的入口通径,但在事实上,也同时提升了户口的“资本”价值。毕竟,这种高要求、条件苛刻的条目只是给特定人群带来了机会,有点类似于美国的“绿卡”签证制度。从根本上说,这种改革方向是增加了机会,但机会只赋予了极少一部分人,他们是当前社会中利益占优的群体。因此,户口“资本”不但未能弱化,反而却在拔高。这对平衡社会利益、建立公平机制的政策理想而言,无疑是欠妥当的。

  以人才素质作为户口准入条件,尽管仍存在改进的余地,但这个思路本身无疑向更广泛的人群开放了机会。另外,笔更看好广东式户口改革,还因为其在省内消除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差别,除象征意义之外,更积极的意义是从根本上弱化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概念区别,为省内居民的自由迁徙提供了政策保障,消除了城乡户口概念,户口的转换价值被彻底抽空,从而在政策层面消除了户口的“资本”特性。如此,同样是户口管理改革,同样是增加机会,而广东式改革的游戏规则给了更多群体参与的机会,特别是照顾到弱势群体的利益。

  对户口制度改革而言,不同地方政府改革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改革的长期方向却应该是一致的,就是降低户口潜在的“资本”价值。(李明顺)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1年12月7日




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