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首页>>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电信拆分浮起四大疑问

2001年12月12日 16:22

  

声明:本版文章之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如转载请与原刊载媒体联系,谢谢合作。

  引言

  虽然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广东电信的大多数员工就已经知道了中国电信再拆分的消息,但昨日方案正式出台,还是令不少人百感交集:“到底还是要拆了。”

  尽管在此前有关中国电信拆分的各种讨论中,反对拆分者占了多数;在赞成拆分者中,“竖拆论”(把中国电信分成市话、长途、数据三大块)又居了上风,可最终的结果———南北划江而治———却是让许多人包括行内人士都跌了眼镜。如今,尘埃落定之后,悬浮在人们心头上的种种疑问却并未随之散去。

  疑问一拆分形成新的垄断?

  应该说,这次出台的中国电信南北拆分方案,此前并不被外界看好。原因在于,不少人担心,中国电信南北拆分后,会否在固定电话领域,形成南北两个新的垄断集团?

  国家在制定拆分方案时,似乎已考虑到了这一点。方案明确指出,今后,国内固定电信领域将形成两个独立运作的新的主体运营企业,双方在全国均拥有完整的长途干线传输网和所属地区完整的本地电话网,具备平等接入、比较竞争的基础条件,并具有本地电话、长途电话、国际电话和国际互联网业务经营权。这样,固定电信领域将形成两个主体企业相互竞争和新兴电信企业积极参与的基本格局。据悉,南北两大公司的总部均将设在北京,此举多少有点启示意义。

  那么,长期困扰人们的电信垄断的威胁是否就此可以消除了呢?情况也并没有那么乐观。近期,有关一家电信运营商封杀另一家运营商的地区性“驳火”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本报最近也披露了广东铁通与广州电信在广州铁路物业小区就固话管线的使用所发生的纠纷。这些个案的发生,矛盾的根源均在于双方在互联互通上互相扯皮。这实际上已经拉响了警报:如果互联互通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今后国内电信市场形成地区性垄断的威胁仍然存在。

  电信运营商在互联互通上谈不拢,说白了就是个利益分配问题。比如,承担普遍服务的运营公司如果得不到普遍服务基金的支持,对于与其他运营商互联互通的积极性就不会高。因为他们认为,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不能也不应该要求处于同一市场中互相竞争的公司为竞争对手提供普遍服务。又如,国家对新兴运营商实行价格倾斜政策,如是一来,就形成大公司去建设网络,受到倾斜的公司利用较低的资费去争取用户和市场的情况,这也影响了承担普遍服务的大公司在互联互通上的积极性。

  广东电信总经理冯雄认为,中国电信拆分之后,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两点:一是电信企业间的互联成本大幅增加,互联互通问题更为突出;二是政府监管职能亟待加强,电信监管体系亟待建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电信企业重组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业务的优化组合,保证平等接入和互联互通;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职能,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电信监管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疑问二 外资涌入前自毁长城?

  较之1998年中国电信的首次拆分(拆分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此次再拆分所引起的争议之大,多少有点出乎管理层的意料之外。不少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忧虑:在当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世界各大电信公司均在谋划强强联合,求生存求发展的背景下,再度拆分中国电信,岂不是自毁长城,给了外资冲垮中国电信业一个机会?

  事实上,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进入中国电信业的序幕已经拉开。12月5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草案)》;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两部限制外资进入中国电信业的法规,即《从事放开经营电信业务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和《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宣告废止。从当天开始,在增值服务(含互联网服务)与寻呼业务领域,上海、广州及北京允许合资企业外资占少数30%股权;移动话音与数据业务,外资占少数25%股权的合资企业可以在上海、广州、北京及这些城市之间开展业务。

  作为国内主导电信运营商,拆分前中国电信在综合实力上与外资公司的差距并不太大。在2000年《财富》世界500强的排行榜上,中国电信首次上榜,名列第236位。拆分之后,新中国电信的收入占原集团总收入的60%以上,原集团11个赢利大户的前几名广东、江苏、浙江等分公司都留在了新中国电信,但大部分需要补贴的西部省份电信公司也被划归旗下,其实力肯定有所下降。但据此而认为,外资将冲垮中国的电信业,也有失偏颇。

  我省电信业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入世后,我国将只允许外资在国内电信企业中占有股份,而且基础电信业务必须由中方控股。从外资的角度看,如果他们真的要在我国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公司竞争,就必须建立通达全国的电信网,这必将花费极大的资金和很长的时间,经营风险也高得多,其投资效益将远远不如在我国电信企业中参股。因此,无论从WTO的规定还是从外资的利益来看,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即使在短期内,我国电信业也不会因外资的涌入而被冲垮。

  广东电信总经理冯雄分析,一般而言,外资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方式可能主要是以下两种:一是纯粹的资本投入,如购买国内电信企业上市公司的股份;二是在增值服务等其他非基础电信服务领域,建立合资企业。他指出,国内电信公司今后会积极吸收外资,这一方面可舒缓在资费调整和初装费及入网费取消后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促进自身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这实际上是有利于国内电信公司做大做强。今后,国内电信公司与外资公司的关系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双方追求的是“双赢”,而不是最终谁吃掉谁。

  疑问三电信网通谁是赢家?

  对于拆分中国电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网通是最大的“赢家”。

  然而,业界最近却传出了不同的声音:与拥有2000多亿元总资产的中国电信相比,网通还只是一个“小弟弟”。表面上看,是中国电信北方10省市的资产并入网通;实际上,应是网通并入中国电信的北方部分。这不是蛇吞象,而是象吞蛇。此外,一下子多了十几万号人,对网通今后的管理也是一大挑战,网通一直引以为豪的企业文化,很可能就此湮没在中国电信的国企文化中。

  此说不无道理。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另一个重要的事实:网通以经营数据业务为主,近年来一直谋划进军基础电信领域,但苦于没有基本的电信传输网络,这一计划也仅限于纸上谈兵而已。中国电信拆分后,网通一下子拥有了全程的长途干线网和北方地区的本地电话网,套用一句电信业的行话,网通终于“落地”了。从“孤悬空中”到“落地生根”,网通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其管理层心里应该有杆“秤”。再者,对中国电信的员工,网通也不应感到陌生。近年来,网通已是中国电信“跳槽”员工一个最大的“收容者”,这在业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相对于网通,中国电信或许多少有点失落。此前有关“重组后,所有运营商都拥有全电信业务经营权”的传闻并没有成为现实,中国电信垂涎已久的移动电话3G牌照,最终还是没有到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可以“偷着乐”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好日子可能还可以过上几年。

  然而,中国电信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昨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们不应狭隘地看待中国电信的拆分。国家拆分中国电信,是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出发,希望国内电信市场能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拆分后,无论是北方的网通,还是南方的中国电信,都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引进外资,加快上市的步伐。这对运营商乃至国内整体电信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疑问四 电话费升还是降?

  事实上,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不管分也好、合也好,横拆还是竖拆,他们最关心的是,中国电信的重组,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实惠?昨日,有读者在获悉电信拆分消息后就致电本报询问:“我们今后打电话是不是便宜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还真的有点难。

  理论上讲,市场上多了竞争者,电信资费应该会下调,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业内人士举例分析:美国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1987年拆分后,仅网间结算的成本就增加了90亿美元。现在,从北京打到广州的长途只通过中国电信一家公司,不存在结算问题;拆分后则要经过两家公司,其间不可避免地多出不少成本。由于南北两家公司今后可以互相进入对方的“领地”进行竞争,这样的问题在市话中也同样存在。每天上亿次的通话,不同电信公司的互联互通成本最终只能算到话费里面。换而言之,电话费尤其是市话费,有可能是升而不是降。

  但在话费的升降问题上,电信公司也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中国电信去年市话提价,饱受非议;拆分后如果再提价,挨骂是肯定的,加上近年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业务分流明显,提价后,中国电信和网通将面临用户流失的危机。但如果不提价,缺少了长话“补给”的市话,能否养活自己都成问题,运营商的经营利润又如何保障?

  当然,从长远来讲,市场上多了竞争主体,国内电信市场的“蛋糕”将越做越大,加上外资的流入,这些因素都会促使新老运营商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从而降低成本,电信资费因此也会越来越便宜。但从短期而言,消费者期望从这次中国电信的重组中马上得到多少实惠,仍是不太现实。(刘健东)

  摘自:南方日报2001年12月12日




网络热点网络热点>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