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综述:空难打捞获重大进展 "黑匣子"运抵北京解码

2002年05月14日 20:35

  中新网大连五月十四日消息:(记者 齐彬)“五·七”空难失事飞机的第一个“黑匣子”今天下午三点零五分被打捞出水,空难现场打捞工作获得重大进展。

  据空难调查组专家介绍,今天下午被打捞出水的是失事飞机的“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它记录的时间是三十分钟,记录内容的主要是主舱里面的飞行员线路通话、乘务员和飞行员的通话以及空中交通管制员与飞行员的通话。

  据了解,“五·七”空难发生后,在辽宁省与大连市的积极配合下,交通部救捞局和海军部队一直在不间断地寻找“黑匣子”发出的定位信号。但是由于飞机失事海域海底情况复杂,“黑匣子”又陷入了淤泥中,上面覆盖了很多飞机残骸,寻找和打捞工作难度很大。

  五月十二日,民航部门专门从国外调运了在海上搜寻“黑匣子”的声纳信标定位仪,经过军地救捞人员两天的连续工作,今天下午,烟台救捞局“烟救捞五号”船上的潜水员马有坚打捞上了失事飞机上的“驾驶舱语音记录器”。该记录器将在今晚运抵北京,由民航专家对记录器进行修复,并对其中保存的数据进行解码。

  飞机一般都安装有两个“黑匣子”,它们的正式名称分别是“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均为橙红色的长方体。其中前者是用来记录驾驶舱机组人员的言谈和各种可听到的声响,以及机务人员同地面飞行控制机构的对话等;后者则记录飞行参数,如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加速情况、以及磁角等飞行数据。

  由于“黑匣子”记录了飞机飞行期间的详细信息资料,可再现事故发生全过程,对于飞行事故原因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

  截至到记者发稿时,另外一个“黑匣子”,即“飞行数据记录器”的信标已经被找到,“黑匣子”的具体位置被锁定在10米范围之内。潜水员正在水下探摸。

  另外,今天在“五·七”空难的飞机残骸和遇难者遗体打捞工作仍在加紧进行。由于海底情况复杂,打捞难度很大,空难处理小组负责人介绍,由于长时间的海水浸泡,能打捞出完整遗体的可能性很小。到目前,打捞出的遗体,经确认的遗体共有七十二具。

相关专题:北航客机坠海失事


新闻大观>>国内新闻>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