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08月20日 星期二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先天性巨肠致病基因被发现 为基因治疗提供可能

2002年08月20日 09:52

  中新网巴黎8月20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先天性巨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医学界早已发现此病有遗传倾向,但对其致病基因却一无所知。一个由法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日前宣布发现了先天性巨肠的3个致病基因,从而为从基因角度治疗这一疾病提供了可能。

  先天性巨肠是丹麦医生希施斯普龙于1888首次发现的,因此又被称为希施斯普龙氏病,其症状是患儿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最终导致肠子肥厚和扩张。该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是五千分之一,男童的发病率是女童的3至4倍。

  据法国最新一期《生物科学档案》报道,法美科学家发现的3个致病基因分别位于第3、第10和第19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认为,正是这3个基因的异常导致该病的发生。(记者卢苏燕)


 
编辑:李艳敏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