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09月24日星期二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新闻周刊》:"圈钱浪潮"将临 电信业争先恐后

2002年09月24日 15:28

  中新网9月24日电 最新一期的中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电信业:争相“圈钱”》说,“以前是在沙漠里卖水,现在却是在长江边上”。中国电信业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即将来临的10月“圈钱浪潮”,足以证明它们真的缺钱。

  文章全文如下:

  “GSM还是CDMA?”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面临这个两难选择。

  9月17日,中国联通的董事长杨贤足在联通A股发行新闻发布会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有两部手机,一部GSM一部CDMA。”事实上,联通总裁王建宙、副总裁侗吉禄也都同时用着两部不同制式的手机。他们的理由是“为了工作”。但是,在需要关闭一个手机时,他们都会首先关闭GSM,毕竟,联通的赌注下在了CDMA上,这次联通A股上市也是为了CDMA的建设。在这次会上,联通高层表达了对于CDMA的信心。

  与之相对,许多股民的想法更加实际:“我不管什么CDMA什么GSM,在平时我只管哪个好用,在股市我只看哪个更挣钱。”17日联通招股书报出的当天,国内股市正值低潮,一度跌破1600点。

  但是,电信业的运营商们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们正在争相试水资本市场。如果一切顺利,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们将成为10月份资本市场的最夺目的主角。“圈钱”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电信业的颓势已经显现。

    “圈钱”风潮

  几乎整个9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在为上市或者发债而忙碌。从它们忙碌身影的背后,可以看到“走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完全反向的融资,而这种时间“巧合”的大背景是:世界电信业正处在瑟瑟秋风中,爆跌的电信估价、低迷的市场以及不断爆出的财务丑闻让投资者们望而生畏。

  即将到来的10月上市浪潮中,募集资金总额115亿元的联通A股扮演了“海归”的角色,中移动(香港)的最强子公司广东移动也将在内地发行8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与此同时,中国电信要在这个10月同时登陆美利坚和香港,它们计划融资最高达40亿美元;海外上市也是中国网通正在准备做的事。

  时至今日,对于电信运营商们而言,上市并非一条新路,但这一次却被寄予了新的希望。尽管在采访中,专家与业内人士对于融资的意见并不一致,但是一个共识已经浮出水面:经过上一次电信分拆后,有效的竞争远未达成;把中国电信业推入谷底的说法则是,中国电信业已经结束了高速发展的时代,进入一个缓慢而又艰难的时期。

  “不能再等了,再等也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所主任钟伟对这种“前后脚紧跟”的上市融资现象分析后认为,联通不能再等的原因是,今年年底国内将很难发行过百亿大盘股;中国电信也不能再等了,因为席卷全球的电信业低迷不会因为等待而改变,况且网通还在身后紧逼。

  9月6日,中国证监会以8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批准了已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联通在国内A股上市的申请。9月17日,中国联通公司董事长杨贤足在“中国联通A股发行上市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联通A股公司本次上市发行50亿公众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196.97亿股的25.4%,市盈率为20.2倍,发行定价为每股2.3元。公司股票发行完成后,将于国庆节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知情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国内的老牌电信企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已经向香港和美国递交了上市申请,并准备在10月初完成首次公募,募集资金可高达40亿美元。江苏、浙江、广东以及上海四省(市)的所有本地业务、数据业务,以及除一级干线外的长途业务都将被纳入上市公司。

  中国位居市场前四位的电信运营商在一时之内都有融资举动,“这是中国电信业上市融资的新浪潮。”北京邮电大学教授、IT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事实上,在巨大的市场风险下,上市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与融资有关。如果说当年中国移动上市的最大优势是其被业界广泛看好的优质业务,而中国联通在资费标准、寻呼业务剥离等方面享受到了很多的政策护航,那么,这次中国电信企业的上市,则是一个成熟稳定的企业的一次飞跃尝试。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中国电信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筹备海外上市,但由于和联通在香港上市时间撞车,所以被拖延下来。在今年“新中国电信”挂牌后,过去的“老大”已经退居到了“老三”的位置,中国电信同时面临着市场竞争和重树形象的挑战,而“上市”可以帮助电信尽快迈出“转轨”这一步,有媒体将之喻为“为了告别的上市”。

  那么,中国电信能否在这个电信业的大萧条中逆“市”飞扬呢?曾剑秋分析认为,首先,这次在海外上市,中国电信依然可以享受“中国概念股”的传奇。依照以往的经验看,由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速度,市场投资环境良好,“中国故事”在海外屡试不爽;其次,中国目前电信普及率还较低,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截止到2002年7月,中国电话普及率为30.22%,比美国去年底的110.87%相差悬殊,同时也低于32.77%的世界平均水平;再有,这次中国电信海外上市资产为优质资产,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四省(市)的用户总数超过了4000万户,占到了整个中国用户数的1/3以上,而业务收入则占到了中国电信的半壁江山,这部分的资产负债率仅为30%多一些,远低于中国电信整体46%的资产负债率。

  事实上,“庞大的用户群落是中国电信最大的卖点。”钟伟说。

  BDA中国公司顾问王蒙分析认为,虽然整个资本市场情况欠佳,但中国电信仍然有可能吸引到战略投资者,正是因为市场低迷,因此现在进入的成本也要低得多。可能的战略投资者除了欧美的运营商之外,日本、韩国的投资者也有可能。

  中国联通则一直处在等米下锅的状态。联通上市的消息传出后,一度影响到国内股市大盘成交量下降。君安证券公司分析员刘勘说,联通的上市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许多股民现在对股市呈观望态度;但联通“大盘股”在岁末上市对公司本身并不有利。

  但刘勘同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只要联通上市,就能圈到钱。”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网通而言,融资更不是什么难事。

    两难选择

  “中国电信上市有百害而无一利。”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对中国《新闻周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阚凯力担心的是,中国电信上市,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不同,因为后者是竞争性的业务,而前者是将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捆绑上市的。他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第格里茨的观点——“垄断性业务如果由国有企业来经营,肯定会遇到服务与效率的问题,但是如果私人垄断就完全可能变成恶魔”。果真如此,上市只提高了一种效率,“就是拼命攫取利润的效率”,这对消费者非常不利。

  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国电信上市还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因为在电信上市中唱主角的是固定电话业务,这块增长已经开始显现出疲态而且赢利能力一直很差。一家美国投资银行的负责人曾指出:“现在固定电话业务已经不时髦了,估价会相当低,每一家公司都要仔细考虑一下。”阚凯力认为中国电信海外上市背离了“靓女先嫁”的原则,在目前世界电信业“雪崩”效应之下,“大量的国有资产以低价上市,最终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而在市场认可的卖点方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周其仁曾经指出,目前中国公司境外上市的卖点主要还是行政垄断的“特许权”,如果不将建立在“特许权”基础上的投资人“信心”转移到“市场竞争能力”上来,早晚有一天靠不住。故此,加快国内市场的竞争和准入,是中国公司在境外资本市场持续融资的基本保障。

  随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的海外上市,中国电信业“优质资产”走出去已经渐成气候,国内电信业已然形成了一个海外投资者、国内消费者和国内电信管理层三方博弈的“怪圈”。2000年年底的手机单向收费,这个消费者的“利好消息”,却是香港基金经理们的“坏消息”,继而造成股价大跌。最终,电信管理高层不得不出面救市。舆论认为,博弈的结果偏向了投资者。

  那么联通“海归”能否打破这个怪圈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分析师说,近期的上市融资同所谓的“三方博弈”不会有“正相”关系;因为股民在股市中的收益和分红远远抵不上在电信业务方面的日常消费,在当前的股市大环境背景下,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身份是难以统一的。中国的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效用,因为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而大打折扣。

  事实上,即使消费者变成了投资者,在国外拥有大量上市公司的竞争性行业里,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难解之结。竞争近乎惨烈的电信业更是深套其中,世通公司因为过度的竞争,以价格战等手段极力讨好消费者,盈利水平一落千丈。但是在股票市值面临“缩水”的危机下,公司为保证股东利益只得铤而走险,制造“虚假繁荣”,最终走向毁灭。

  “联通国内上市仅仅是资本市场的运作,与体制改革和效率无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余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种上市如果没有改变现在的存量资本,也就是说没有改变现有的企业治理结构,而仅仅是少数机构间置换资本,那就很难产生效果。

  国务院体改办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史炜也坦言:“如果不改变目前单一的电信资本结构,引入多元化的产权组合,那么无论A股国内上市还是海外上市都无法改变现有的行政垄断局面,这导致了电信业缺乏改革的动力和基础条件。”

    走“下坡路”

  “此次大规模融资之后,中国的电信业将走入一个缓慢增长的艰难的日子。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钟伟更愿意把10月份的融资热潮看作一个转折点。

  钟伟认为,上市对于电信企业而言是最贵的一种融资方式,以前很多时候,电信运营商们喜欢的方式是银行贷款,或者先用设备再交钱,“现在看来他们是真的很缺钱。”

  再进一步,钟伟认为,中国的电信业正在经历着一个过度开发后的加速收缩态势。

  阚凯力教授也认为,电信业目前的状况可以打一个有趣的比方,“以前是在沙漠里卖水,现在却是在长江边上。”他认为中国电信业的高速发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些数字可以说明这一点,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8.3亿元,比去年锐减35.7%。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在电信的高速发展中这一点是罕见的。事实上,它所凸现的问题是各个电信运营商都已经根据效益改变投资导向和数量;电信网的规模扩张开始放缓,需求不像前几年那么旺盛。

  在固定电话“希望的田野”上——农村通讯市场也呈现出形势严峻的萎缩局面,上半年全国农村电话用户仅增加606万户,远远低于上年同期946万户的水平。农话业务继续亏损,1—6月亏损额同比增长25.5%,达到6.4亿元。

  萎缩的市场真相是“有价值的是有足够消费能力的客户已经瓜分完毕”,钟伟分析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800美元左右,而农村人口的低收入状况还没有改善。中国的两极化社会结构不会把十几亿人的消费潜力在短时间内持续释放出来。移动通信很快就会面临着与当年固定电话同样的问题,高端用户的未开发资源近乎枯竭,低端用户ARPU(每个客户带给公司的回报)值太低,甚至低于成本。已经出现的市场反应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中国新增手机的数量是逐月下降,中国移动通讯领域从问世以来新增客户一直高速的上涨,但是现在增速开始明显回落。

  目前经常可以看到的是移动通讯业在中学、大学校园里进行的推销活动以及许多的收费套餐,这在两家移动通讯公司的竞争战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种竞争被认为是变相的价格战,这反映了目前的客户竞争主要集中在低端客户,如果移动通讯继续吸引低端客户,每个客户带给公司的回报还会下降。“事实上,整个移动通讯的投资回报的周期开始拉长。”阚凯力说。

  而钟伟最担心的还是电信业的未来——3G,他认为GSM制式与CDMA的制式的利弊之争已经没有什么意义,目前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上不上3G?能不能上?什么时候上?“但是,目前看来谁都不愿贸然去赌3G,这已经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电信业:争相“圈钱”

  作者:王晨波 孙丽霞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