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经济观察:海南金融业重塑形象 重树信心

2002年10月18日 09:38

  中新社海口十月十七日电 题:海南金融业重塑形象 重树信心

  中新社记者 莫成雄

  今年下半年以来,海南金融市场双喜临门:一是总资本二十亿元人民币的金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八月在海口挂牌开业,这是一九九三年中国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海南省新成立的第一家大型金融证券企业;二是拥有瑞士苏黎世保险公司、荷兰金融发展公司等四家外资股东、总资产五十六点七亿元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九月十九日落户海南,进一步开拓了海南省保险市场,促进海南保险市场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此间金融业内人士指出,金元证券公司和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相继在海南成立,是海南省政府为重振金融业,重塑海南金融形象,重树金融信心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之一,标志着海南金融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值得高兴的还有,海南首家外资银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海口分行在中国“入世”后于今年九月份重获中国人民银行核准营业许可证,继续坚守海南“福地”,这是日本住友银行撤出海南岛后,海南目前唯一的一家外资银行。

  海南虽是中国最年轻的一个省,陆地面积和人口很小,但曾创造过金融业超速发展的奇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投资热”,房地产的急剧升温引发了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不少专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资金的机构便应运而生。一时间,除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外,海南成立了二十家信托投资公司、三十五个城市信用社,此外还有一批股份制、会员制的金融性公司。有三家外资银行在海南落户。由于金融机构大都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少数地区,一时形成了银行多于米铺的景观。

  海南的金融业也戏剧性地从贷差变为存差。据统计,在海南的十三家非银行金融公司,当初实收资本总共仅十四点零五亿元,而截止到一九九七年底,这些公司的资产总额已达三百七十五点九九亿元。据有关部门统计,从建省至一九九六年末,海南共拆出拆入资金九百五十亿元,其中拆入资金六百亿元。这些资金的绝大部分集中到了房地产上面,形成了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同领风骚的局面。

  然而,好景不长。一九九三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后,大批资金抽出海南,缺少后续资金支撑的海南房地产业一落千丈,房地产“泡沫”随之破灭,海南金融业也遭受了历史性重创。

  “九五”期间,海南认真吸取房地产“泡沫经济”的教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出建设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海岛旅游胜地的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了以新兴工业、热带高效农业、海岛旅游业和海洋经济、信息产业等为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涌现了一大批如海南海航集团、海南汽车制造厂、东方天然气石化项目等大型企业。随着海南“十五”计划的实施,又将为海南金融业提供更多的质优客户。这些大型企业和项目,优化了海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化解了海南金融风险,使海南金融业走出了困境。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加入WTO,为了更好地引进境外和省外的金融资金,海南金融业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首先,要积极发展琼港、琼台、琼粤、琼沪等地的经济金融合作,利用海南华侨众多的优势,扩大与东南亚各国金融业的联系,通过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相互代理、交叉培训等形式,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其二,要切实做好沟通与内地各主要法人商业银行的联系工作,在内外部条件成熟时,允许它们在海南成立分支机构。


 
编辑:张明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