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新视点:诺贝尔奖走向“老龄化”

2002年10月18日 14:27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和生物或医学奖颁给了四个美国人,两个日本人和三个欧洲人。从获奖者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看,似乎给人们描述了一幅世界经济实力图,美国是经济大国,欧洲次之,日本老三。

  就诺贝尔科学奖和经济之间的关联而言,成功的研究总是需要金钱来支撑,如美国的国家健康研究所和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协会。但事实上,大西洋两岸的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很大的差异,如美国人对基础研究较之其他国家要重视得多,德国在科研机构管理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而日本的大财团则是给予其研究人员以高薪。

  然而,若纯粹从诺贝尔奖和实际经济实力看,这种说法似乎又站不住脚。从另一个统计数字看,今年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年龄结构是:87、76、71、85、43、64、75、55、60,平均年龄为68岁,与上个世纪诺贝尔奖得主有很大差别。上个世纪诺贝尔奖得主的平均年龄为60岁,以男性为主,且以白人为主。

  就今年获奖的科学成就而言,有的发现已经是40年前的事了,实际上获奖只是个荣誉问题,已经反映不了科学现状。因此,人们不能说,今年谁谁没有获奖。对于这些问题瑞典皇家科学院自然考虑甚少,他们重视的是对候选人的调查。据称,投在调查上的资金相当于所颁发的奖金数。

  诺贝尔奖的评审原则是,诺贝尔奖得主有权推荐未来候选人,这就是自然科学界所谓的“自我放大原则”。但是,在诺贝尔文学奖上,评审委员会没有放弃地域限制。因此,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或医学奖上也尽可能如此考虑,没有例外的空间。事实上,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委员会只是有“义务”考虑上个世纪的一些传奇科学大师:伦琴、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等。

  所有这些导致了诺贝尔奖颁奖方面的不和谐。就诺贝尔委员会而言,他们也希望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颁奖,而另一方面,那些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又无缘问津该奖。鉴于这种现象,自然科学家要发挥团队精神,加强跨科研机构、跨国界的科研合作。

  当然,诺贝尔科学奖不是衡量研究成就的唯一尺度。因为现有的评奖体系、评奖原则也是诺贝尔生前所没有想到的,他本人的意愿是“奖励那些近年内在科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青年科学家”。而诺贝尔奖委员会似乎忘记掉了遗嘱中的这一点。

  作者:倪永华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姜志云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