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0月25日星期五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从数字看变化:"火力"由弱到旺能源工业助推中国经济

2002年10月25日 09:00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火力”由弱到旺能源工业助推中国经济

                 中新社记者尹丹丹

  近一、二十年,中国人家中的电器在增加而且不断更新;私人购买轿车的比例已达六成,在北京甚至高达九成……这固然与人们收入水平日渐提高密切相关,但其背后所透露出的则是中国能源工业由昔日脆弱无力的“瓶颈”发展为今天坚实可靠的基础的变化。

  二十多年前,能源供应短缺曾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九七八年,因电力供应短缺,中国约有五分之一的生产能力不能发挥。改革开放后,政府对能源投资实行了重点倾斜政策。上世纪最后十年,能源工业投资占全部国有投资(能源工业投资以国有投资为绝大多数)的比重为百分之二十一,比前一个十年提高三点二个百分点;去年,用于能源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逾三千六百九十亿元人民币,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二十四倍。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报告显示,随着投资力度的增强,主要能源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二十四年前,煤炭年产量不足六点二亿吨,此后逐年增加,一九九六年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峰值十三点九七亿吨,使市场一度出现过剩。在国家宏观治理“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产量逐渐下降,市场环境逐渐恢复。如今,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同时,仍有九千余万吨用于出口。

  建国初期,中国原油产量只有几十万吨,一九七八年达到一亿余吨,去年已近一亿六千四百万吨;原油加工能力从改革开放初的九千多万吨增至二点五亿吨。目前,原油在资源供给中虽有百分之二十四的净进口,但已比上年减少四个百分点,社会库存仍保持一定余量。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天然气才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一九七八年,产量为一百三十七点三亿立方米。随着西北尤其是陕北和新疆塔里木气田的开发,产量迅速提高。去年,产量逾三百亿立方米。

  作为一直困扰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主要能源产品的电力,一九七八年的发电量仅二千五百六十多亿千瓦时,去年发电量已近一万四千八百二十亿千瓦时,年均增幅近百分之八,基本达到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同时,在新增机组容量中,火电种类所占比重开始下降,水电、核电、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比重逐步提高。

  一九七八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六点二八亿吨标准煤,一九九六年升至十三点三亿吨标准煤。至此,中国能源工业摆脱了困扰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面貌,供需形势出现了根本的好转,良性的市场供需环境基本形成。去年,资源总供给略小于总需求百分之一点八,超储库存得到利用,供需保持基本平衡。

  同时,由于能源消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以年均百分之二点七的能源消费增长保障了年均百分之九点九的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从九十年代初的五点一吨标准煤降至目前的二点九吨标准煤。

  不过,熟悉国情的国家统计局官员提醒,虽然成绩显著,但相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来说,中国能源生产供给能力仍较脆弱,尤其是石油供应安全问题已变得十分突出,需提早采取应对措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单位产值、产品能耗仍显很高,需要继续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和合理利用水平,仍是中国能源工业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编辑:张明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