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0月26日星期六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新闻出版行业与时俱进 高科技打造“新媒体”

2002年10月26日 16:58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握着数码录音笔,拎着便携式电脑,揣着数码照相机,打着手机发稿……如今在各种新闻采访现场,这样的场面随处可见。定格这样的场面可以得出一个明晰的结论:高科技产品已经成为传统新闻业的新“武装”,单靠一支笔几张纸走天下、跑新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据新华网报道,作为新闻媒体最前沿的一线记者,他们的装备体现着高科技对信息传递产生的巨大优势。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当下用数字设备武装的记者越来越多。新闻发布会上,各种刚上市的灵巧数字设备总能找到踪影。更不用说特殊环境下从事新闻采访的战地记者了,数码相机、录音笔、可上网可文图传真的笔记本电脑、全球通移动电话、海事卫星电话等等,样样齐全。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排一部书,排字工端着沉甸甸的铅字盒要在车间里走上几十里、几百里路,一本书从发稿到出书总要排大半年时间,有的甚至要拖2至3年,许多新作到印成发行已经成了旧书。今年国家科技大奖得主王选当年研究成功的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我国印刷业的新纪元。从1987年5月《经济日报》首家使用这一技术开始,到1995年全国1500多家报纸全部以此代替传统铅印,不到10年的日子跨越了整整一个时代。

  回顾新技术给媒体带来的变化,可以感受到技术在信息流动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卫星电视的发展,拓展了电视信息的传播能力,如今全国有几十套电视频道通过卫星每天与全国观众见面;快捷生动的直播技术,使新闻画面以第一时间与观众亲密接触,坐在家里就可以轻松观看世界杯;利用宽带技术实现报纸异地甚至异国同期印刷,再也不必用飞机运送版样飞来飞去;彩色分印技术使报纸刊物越来越绚丽多彩,精彩纷呈……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更使我国新闻传播业出现一个新的飞跃,带来了采编方式的革命。十年前会用电脑的新闻出版工作者可谓凤毛麟角,如今离开电脑和网络技术,简直难以想象整个新闻采编流程还能顺利进行。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不仅提高了时效,也为采编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天空。记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情况,掌握新闻线索,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异地采访,甚至展开社会调查。编辑可以方便利用新闻素材进行剪贴、粘合,大大提高发稿速度,有的新闻媒体甚至将记者未成品稿纳入信息库,以便“废物”二次利用。

  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引入,还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全新的第四媒体。这个能将声音、图像、照片、数据、文本等信息符号融为一体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在传播的速度、内容、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现有网民近5000万人,网络媒体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技术有力地推动整个传媒打造新形象。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的采写模式,它的实时更新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的时效,它的海量存储丰富了新闻的容纳。权威的传统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纷纷介入互联网业务,目前,全国几乎大部分省以上媒体都建有自己的网站或网络版。

  传统与现代似乎已经密不可分。(沈路涛)


 
编辑:叶晓刚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