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0月30日星期三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旅日著名侨领林其根:乡心不老祖国永在

2002年10月30日 16:05

  今年9月21日,正是美景良辰、万家团聚的中秋佳节,83岁高龄的旅日著名侨领、福冈福建同乡会会长林其根先生,却不辞劳顿,从福州驱车5个多小时,前往闽西北山城三明。

  车内,老人西装革履,胸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襟端坐。老人此行是为了把10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贫困山区,以资助建造5所小学教育楼,一个简朴的捐赠仪式正等待着他。望着窗外苍翠的闽山、盎盎的闽水,想着自己和老伴的心愿就要实现,老人神思飞越,清瞿的脸庞上时时荡开微笑。

  林其根先生祖籍福清沙埔,自祖父起就旅居日本,他虽出生于长琦、长于长琦,但家庭给了他良好的中华文化熏陶,祖国、家乡在他的心中长成蓊郁的大树。及长以后,他就投身于民族中兴、祖国强盛及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可贵的建树。中日邦交正常化、特别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是青春勃发,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增进旅日福建乡亲的团结、促进日中经济文化交流和合作,贡献良多。

  林其根先生的先辈早年就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奋斗,数十年来,林先生一直秉承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身体力行,还要求家族成员传承,让他们永远记着自己是中国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以能讲一口普通话为荣。

  福清沙埔地处海隅,历史上风沙肆虐,土地贫瘠,但它却是林其根先生心中的长青树。改革开放以后,家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林先生欣喜异常,他和夫人翁巾英时常携子孙返乡,让他们认识家乡,增进对家乡的感情。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了让爱国爱乡之情,薪火相传,林先生和夫人决定捐资在家乡建造一所小学及幼儿园。他从自己和夫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家,把小学、幼儿园命名为林英小学、林英幼儿园。他们初衷绝不是为了留名传芳,而是留作永久的标志,让子孙后代日后在追思、缅怀先人时,不忘乡井家山。

  老人的心愿得到家乡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工程动工后,老人经常不辞劳苦,返乡视建。夫人翁巾英更是对工程进程惦念有加,病中更念念不忘,临终时手中还握着学校建筑图纸。2001年10月17日,林英小学、林英幼儿园及附属设施落成。学校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总耗资近1000万元人民币。各类设备齐全,是全省同类学校建筑规模最大、校舍功能最齐全的一所小学。这一天,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老人胸佩国徽,手捧夫人遗像,率全体家族成员返乡参加。在仪式上,老人殷殷教导学子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长大了报效祖国;老人还带子孙走遍校园的每个地方,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寓意告诉他们,嘱咐他们要把家乡的教育事业记挂心头。此情此景,令在场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师生及父老乡亲感动不已。

  林英小学落成后,老人意犹未尽,又向有关部门表达要捐资支持贫困山区办学的意愿,林先生这种不囿于传统的乡梓观念,要为数百里之外的山区教育事业作贡献的精神,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赞许和支持。为落实捐建的学校,老人专程返国,前往三明市实地考察。宁化、建宁、泰宁是三明市最偏远的山区县,老人要捐建的5所小学就在这三个县内,山区公路弯多、坡徒,陪同视察的几位年轻干部都经不住长途颠簸而暗暗叫苦,老人却脸无倦容,坚持看完最后一个视察点。年轻干部们大受感动,都说老人的挚情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涤。

  “死去原知万事空,荣华富贵黄梁瞑,当为祖国育英才,何必红尘要留名。”这是林先生在三明视察捐建学校途中作的一首诗,表达他不慕富贵不为名,只为祖国、家乡教育事业作奉献的心愿。在三明市捐赠仪式上,老人又一次表达了不在捐助项目上留名的愿望,唯希望当地政府要用好这笔捐款,尽快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9月22日,老人从三明返回福州,第二天一早又胸佩国徽前往福清沙埔看望林英小学师生,勉励师生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接着,老人回到福清市区,以他与夫人翁巾英的名义,把林英小学综合楼、幼儿园、教工宿舍楼以及附属设施,全数捐赠给福清市政府。老人此举意在从法律上明确了自己及其家族成员与林英小学校产没有任何关系。老人说:“我现在可以完全放心了”。

  “乡心不老,祖国永在”,正因为有了这种情操,老人成了一个受人敬仰的高尚的人。

  (原载《福建侨报》 作者:黄意华)


 
编辑:秦欣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